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帝君
  4. 第六百五十一章 身份证
设置

第六百五十一章 身份证(1 / 2)


李岳和欧阳锋这么一合计,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

当然,这样的情况不光是乐亭县,整个大明各地的情况都大同小异,只是当官的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解法罢了。

大明各地的官员纷纷出动,忙里忙外地进行着人口普查,而身在京城中枢的王亭之和郭攸之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王亭之作为吏部尚书,这事儿他必须得负责到底。可郭攸之纯粹就是个大冤种,本就要搞税制改革已经够忙的了,但是这税制改革偏偏又脱离不了人口普查。

何况,郭攸之和王亭之就是一条船上的,原本就在陈阁老的阵营里利益牵扯甚多,再加上朱正还有旨意,所以,郭攸之现在是两头跑,又要管税制改革,又要协助人口普查。

当然了,也不是要这两个尚书自己亲自去普查,他们只需要按照朱正的主旨去完成所需普查的内容,至于执行,自然就是下面人去做了。

所以,这两位倒是没什么奔波的困难,但做为运转的核心,这两位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真正让人头疼的,就是身份证和身份等级的问题。

身份证是朱正提出来的

,在进行详细的人口普查之后,要给每一个大明的百姓都发放相应的身份牌,以后不管是做什么,都需要核对身份证后才能办事,并且这身份证还要一年一更新,由官府验证和发放,若是过了期的身份证,在走到哪都会被拘走的。

身份证嘛,完全就是朱正从后世直接复制的模式,有了这东西,任何事就都能有迹可循了。

比如说谁谁谁原本是哪里人,到了哪里,住在哪里,如今在做什么工作之类的,除了没有高科技芯片和那么逼真的照片,其他都和后世没什么区别。

虽说朱正也知道,没有芯片和照片,这身份证其实意义也不是很大,毕竟造假的可能性会很高。

可是他为人,这身份证还是要搞起来的,并且每五年一次人口普查,也一定要落实。

这是因为现在的大明,已经进入历史的拐点了。

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更加方便,而且来往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多,人口的流动变得频繁,这样一来,就容易在社会环境管理上出现很大的问题和隐患。

大明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凭借着一本黄册就能完成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人口,不能限制在一个区域,他必须要让百姓们流动起来,工厂、作坊、商行、学校等等这些地方都需要人,仅仅依靠官府站在城门口盘查每个人的路引那是远远不够的。

而最终也是最有效的力量,还是要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自发性完成。

比如说,住客栈要登记身份证,完全就可以让客栈本身来完成嘛,朝廷只负责不定期不定时的抽查,一旦查到没按规矩登记,就严惩。这样一来,哪个客栈还会冒险不登记?

毕竟登记只是花点笔墨,并没有利益损害,但若是不登记,那这家客栈基本就要被废了,孰轻孰重,这些做生意的可最清楚的了。

再比如,去工厂上班的,也要登记,发放薪水的时候还要进行身份证核对,这样才会给你发钱……

这些事,完全可以在一个规则制度下,形成一套迥然有序的自发性行为。

随着大明的经济发展,放开人口流动已经成了必然,既然是趋势,那就要顺应。

身份证,不光是方便了人口的流动,更是方便管理,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身份证上的信息,可以精准地将等级划分好,在每一个人进入不同行业时,能够有利于东家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减少隐患。

但问题来了,如此需要频繁使用的身份证,如果是用普通的纸张做的,那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一堆皱巴巴的梅干菜,根本没办法长时间使用。

而且,纸张做的身份证,实在是太容易被伪造了。

这年头,连银票都有人敢造假,为了利益,何况是搞一张小小的身份证呢。

要知道,一个下九流身份的贱民,如果伪造一张读书人身份的身份证,那他在社会上找工作的时候,完全就能从低等的雇佣工摇身一变,成为掌柜的、教书先生甚至还能跑去考取功名!

这样一来,岂不是乱套了?

所以,如何造出一张便于携带、经得起使用,又不容易造假的身份证,就成了眼下最大的难题。

郭攸之是个胆小怕事的,自己不敢出主意,便撺掇着王亭之写了个折子上去,递给了朱正,将这事儿说了一通。

很快,皇帝陛下那便传来了消息,说是让他们找钢材厂的人帮帮忙,用钢材来炼制身份证。

亭之接到消息,拿着朱正给的制造身份证的参考方案在,沉吟一番,方才道:“陛下说,让咱们用钢来制造身份证。”

郭攸之一愣:“钢?那东西坚硬无比,又不像纸张一样吸墨,怎么把身份信息弄上去?又怎么打造?”

“你要知道,这身份证上不仅仅要有姓名、籍贯、年龄、身份编号,还要体现个人的身份来,要将这三教九流的分类全给弄上去,钢上如何印的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