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在明末当倒爷
  4. 第161章 韬光养晦的半年
设置

第161章 韬光养晦的半年(2 / 3)


帝册封的四川王。

只是刘寒才没那么傻,摇黄军此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又直到南明早晚葬送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便以各种理由回绝,不过由于刘寒对郑森这大兄弟很有好感,是以在回信中不免指点郑森一二,使得郑森的部队并未在这一系列的惨败之中遭受重创。

而作为回报,郑森则通过家族庞大的舰队,通过长江天险为刘寒送来过两批,共计二十八万石军粮。

本来刘寒是想花钱买的,但郑森却感激刘寒在军事上的提点,硬要表示感激,刘寒又知道郑家的家底,便只要勉强笑纳。

当然,刘寒这阵子也并没有断绝与清廷的联系,事实上各怀鬼胎的范文程和孙之獬也经常主动派人来联络刘寒,只是由于清廷的连战连捷,多尔衮派系在清廷的权力斗争中再次占据上风,范文程对刘寒的态度也有所转变,就连最初答应的军粮也只送来了八万多石,蒙古战马更是一匹都没有,而且态度上也变的模棱两可,似乎只是想稳住刘寒而已。

反倒是孙之獬对刘寒以及他背后的摇黄军甚是亲热,不仅答应刘寒的二十万石军粮送到,甚至在三个多月后,又送来了六万多石,并且在最近的一次信件中正式允诺刘寒,只要在代善的计划中刘寒能抵挡住阿济格在南方的大军回撤,事后将敕封他为蜀王,封地便是整个四川。

一字亲王对于其他人而言定然是极大的诱惑,可刘寒却心底没有丝毫波澜甚至想织毛衣。

卧榻之侧,其容他人酣睡,这道理赵老师早在五六百年前就已经说过,而清廷在彻底击败南明统一全国后,立即就展开了对各异姓藩王诸如吴三桂等人的清算,如此可见一斑。

不过演戏这块刘寒是在行的,该配合的表演刘寒绝不视而不见,以至于不论是孙之獬还是代善,都对刘寒的表现十分满意,以为一旦起事,摇黄军必定身先士卒。

除此之外,由于刘寒与清廷两大派系都有着关系,使得沈家在南京周边的征粮工作进展的十分顺利,半年时间竟然为摇黄军筹集到粮草三十多万石,这几乎是范文程和孙之獬送来的粮草之和。

也正是这个原因,范文程在得知消息后,再也不提给摇黄军供应粮草的事,但也没交恶,事实上刘寒心里很清楚,范文程态度的转变也好,不敢与其交恶也罢,全是因为害怕惹恼了刘寒坏了清廷的大事。

毕竟摇黄军的战斗力有目共睹,而此时又是清廷与南明战争的关键时刻,倘若此时摇黄军出川,清廷不论是补给还是分兵,都会遭遇摇黄军的威胁,两面作战本就是兵家大忌。

清廷固然害怕摇黄军的反水与偷袭,而刘寒也乐得如此,有南明这个冤大头在前头顶着,刘寒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来恢复川蜀的生产以及训练他计划中的新式军队。

这半年时间刘寒每天都在忙碌,成果必然也是有的。

上天垂怜,去年年底的稻田获得了丰收,使得饿殍满地的川蜀百姓得以喘息,而刘寒也信守承诺没有征收百姓这一季的田赋,这让川蜀百姓对刘寒以及摇黄军势力好感大增,刘寒又通过齐文冕宣扬摇黄军,再加上刘寒在政策上对于底层百姓的宽忍,以及各地城池治安环境的改善,使得刘寒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就让整个川蜀百姓归心。

大概是

去年腊月的时候,刘寒的义子刘英(冯英)下派到东南沿海各地的细作低着从各地或购买或偷或抢来的土豆、番薯种子归来,刘寒当即在全川蜀下达政令,鼓励各地百姓开发新田,新田不仅免征两年,刘寒还免费提供新作物种子。

虽然土豆也好番薯也罢,与后世经过改良后的产量相差巨大,但也比稻田小麦等的产量高了不少,本来刘寒还打算着制造局农事相关的匠人培育一二,但为了不错过种植的季节,刘寒还是将上万斤种子全部发放到了川蜀各地。

培育良种不是短期能见效果的,而错过了这次机会,刘寒大可以继续命人往东南沿海重新手机种子,反正目前清廷与摇黄军还保持着离奇的关系,不论是多尔衮还是代善,对刘寒的一系列古怪操作都视而不见。

土豆和番薯不怎么挑地,即便是山地也能生长,待下季稻田有了收成之后,百姓有了土豆和番薯的额外收成,对摇黄军的田赋征收必然不再排斥,这基本上已经使得摇黄军在粮食上进入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制造局在这半年内也接连获得了不小的技术突破,不仅玻璃生产线已经趋于成熟开始量产,转轮遂发枪也在历经两次改进后开始量产,如今制造局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一个月不仅能生产十吨玻璃,还能生产转轮遂发枪一千一百多支,当然这是在不考虑备用转轮的情况下。

如今摇黄军的三个火铳营内,九营作为原来的遂发式火枪老兵,全部换装成了转轮式火铳,而新征的两营火铳兵,则仍旧用原来的遂发式火铳。

这一来是因为产能问题,二来是因为稳定性的考虑,这种转轮火枪即便进过改进但毕竟没有进行实战,刘寒心里一直有些犯嘀咕,倘若这种转轮长枪真的靠谱,为何在枪械发展史中却从未出现,难道是他刘寒太过聪颖还是这时候的工匠技艺卓绝?

刘寒可不敢苟同,是以只用相对熟练的老兵装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