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坊,
染布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据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中国织染工艺的历史,至少可以从西周算起。西周时,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色等织染工艺,开始有了专门的分工。
到了唐代,染布行业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即蜡缬、夹缬和绞缬。缬,指有花纹的丝织品。
宋元时期,宫中侍卫、宫禁礼仪所用丝绣织锦全部为夹缬。
染坊设备简单,多为露天作业,主要设备有锅灶、大缸、担缸板、碾布石、卷布轴、晾布架、麻花板、缸棍子、看缸碗等。
石小凡在城北早就建好了,锅灶烧的是石炭,用来煮布所用。
靛,青蓝色染料。用蓝草叶之汁和水与石灰沉淀而成,谓之水靛。
黑色
用栗壳或莲子壳煮染,捞起沥水,加铁砂、皂矾,放于锅内再煮染成黑色。
用红花饼及乌梅煮染成红色、用黄柏染成鹅黄,此外还有用莲子壳染成的茶褐色、槐花加蓝靛套染的官绿、还有在蓝靛缸中染成浅蓝色,再用苏木水染成的天青等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