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原之事已经布局完成,姜伯约也已经慢慢的将兵马收拢,将士卒之心收复。
董允的巡视也少了很大的阻力,在这种即将利益重新划分的时候,董允动手起来,只要不是特别的过分的话。
终归还是不会引动什么反对。
而董允也十分的有分寸,人他负责抓,事情钟毓等中原世家之人负责做。
他不会要求赶尽杀绝,但是他必须要给这中原百姓一个交代。
为此他不惜在中原各地立了父母庙,也就是被南阳百姓们称之为召父杜母的南阳父母官。
当年就将寿春人召信臣出镇南阳郡守,躬劝农耕,好为民兴利,大兴水利,使百姓有所耕种,获取果腹之粮。
他刻石立约,以防止纷争,倡简禁奢,最终使得南阳大兴。
正因为如此,他被南阳官吏百姓所爱戴,将他称之为召父。
而百年之后,河内汲县人杜诗,同样出镇南阳,嫌我功曹,以公平著称,多有功劳,最后迁南阳郡守。
在任期间,兴造水排,铸铁为农具,修陂造田,百姓得以便利。
南阳再次因为他的治理而变得富饶,当时人们将他比作召信臣。
所以南阳有民间之语,前后召父,后有杜母,是为百姓父母官。
如今董允,就是摆明了要将自己比作召父杜母一般的父母官,要为民争利。
在这等情况之下,众人也不敢有所阻拦,毕竟如今大汉朝廷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好处和希望。
而韩龙也就慢慢的失去了他的作用,剩下的事情各地皇城司之人自然可以听令行事,默契配合。
有他没他并不重要。
刘禅此时将韩龙召回,倒也不算误事。
当然,这也主要是因为史阿这般作为着实是有些让人放心不下,一是他确实危险,其二是因
为他的身份十分特殊。
除了是天下有名的剑客刺客之外,他还曾经是校事府统领。
谁知道这家伙会不会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要告诉刘禅。
若是因为多疑或者恐惧而将他直接弃之不理,谁知道会不会失去什么天大的机会。
毕竟他的这个身份,实在是有可能知道太多的东西了。
这也是贾充敢用史阿的原因,他的这个身份就会让刘禅不舍得弃之不理,明知道危险重重仍然会想尽办法从他的身上得到什么。
而这就是史阿的机会,也是最好的机会,最大的依仗。
此时韩龙在回转长安的路上也已经知道了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史阿,韩龙听着这个名字眼神也慢慢的变得低垂下去,或许史阿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他可是知道史阿的名字。
或者说他对于史阿,那可是相当的了解。
这是一个对大汉,没有一丁点忠心的人。
数十年前,说起史阿这个名字或许还没有人知道,但是说起史子渺,那可当真是如雷贯耳。
这些年很多方技之士都声名鹊起,什么传承天柱山神道的盲眼道人左慈,说他明五经,兼通星纬,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
还有那仿佛长生不老,鹤发童颜的甘始,还有说自己活了几百岁的郤俭,都是名噪一时被曹魏太祖请去的高人。
说白了,不就是去教导曹孟德房中术的么,弄得那么神神叨叨的仿佛真有什么神仙本事一样。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那写下《太平青领书》的江东道士于吉,那汉中豪道张道陵,甚至就连那说自己传承南华仙人道术的张角都算是榜上有名。
这都一群什么玩意。
论道家之人,当年天下唯有史子渺。
为什么?
因为史子渺是
皇家御用道士,是被正经儿皇家承认的道士,到现在韩龙都觉得那成天说自己只会一些骗人把戏的老道士指定是真有点什么。
毕竟当年大晚上他可是见到这家伙对着那高达的院墙一跃而起,差点没将自己舌头给咬下来。
这老家伙绝对是手里有点什么东西,只不过不肯传授他人罢了。
而这史阿,便是当年史子渺的后人。
当然,不是说这老道士娶妻生子了,而是当年史子渺外出将这史阿捡了回去,一直养在道观之中,也不让他当道童,也没有收他当做徒弟。
就是给他准备吃喝,让他每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导他识字,也准许他看王越练剑。
具体为何如此,老道士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或许王越知道,不过却也没说过。
他认识那两个老家伙的时候,他们都白发苍苍行将就木了。
对当年的往事知道的并不算多,但是他知道史阿的过往,当然,史阿或许也还能认出他的模样。
史阿是自小养在史子渺的道观之中,但却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知道,只记得道观之事。
他是当年长安一带百姓的孩子,只不过他运气着实不好。
他出生的时候正好是这大汉最乱的时候,灵帝卖官售爵,十常侍祸国殃民,党锢之祸让天下人都分不清好坏贤良。
黄巾之乱搅和的天下风起云涌,百姓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