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即逝,很快就到了阳春四月。
这时候大地才刚刚开始复苏,而新城已经做好了北伐的准备。
夏沐兰的征兵工作全面结束,近卫军全新的四个大营已经整装待发。
他们被改组为新的龙骑兵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营。
而留守新城的五千多老兵则编为了近卫军军官教导团。
四月一日,大军准时开动,同样在新城门口召开了盛大的出征仪式。
通往大石桥的大道边上,陈阳一身战甲,被一群官员和妃子拱卫,高立点将台上,注视着大军开过。
这一次他仍旧要随着北伐军出发,不为了什么,就为了见证辽东的最终光复。
而台下开过的大军,已经和前两年大为不同。
前两年去搞镇北城的时候,近卫军又是长矛又是刀盾又是自行车什么的,五花八门。
如今所有士兵都换上了统一装备。
头上一顶明盔,身上深绿色棉甲,铜镜护住胸部肩膀,腰间是武装腰带,插着一长一短两把钢刀。
而背后则都是清一色的深田式步枪,并且全部推着自己的个人自行车。
近卫军这四万人是大玥第一支实现全面火器化,自行车机动化的部队。
四万人纯“机械化”火器部队这得是概念?
夏北举国加起来都没有四万把火铳!一万都没有!更别说是专业的火器部队了。
而更丧心病狂的是,除了这四万顶尖战力,他们后面还有三十
万的后勤部队,这些后勤部队也实现了三轮车化!
当然,并不是人手一台三轮车,一般六个人负责一台车,而且后勤部队中还有大量的骡马运输队。
但那种全靠人扛马拉的运输队在近卫军的体系中已经消失,这本就是惊天的进步。
此时阅兵的队伍中,刘三正推着自己的自行车,迎着两旁群众的欢呼掌声前进。
经过在西北三府一年的锻炼,他已经不再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战了。
别问,问就是为了大玥,他感到骄傲。
就像此时,两边百姓看他的眼光,那就是看英雄的眼光。
同时随着队伍行进,百姓们纷纷洒出鲜花,有年轻的姑娘甚至冲到阵中,给自己的心上人胸口别上一朵黄花。
这不算是阅兵仪式,只是出征仪式,要求没那么严格。
而刘三刚刚走过点将台,百姓队伍里突然冲出一个抱孩子的女人。
那是他的老婆,怀中的孩子,是去年他出征前留的种。
抱着孩子,她老婆小跑到刘三身边:
“三儿,我和喜儿等着你回来,一定要回来啊!”
刘三不能停步,但不知为何,听到老婆的话,心里酸酸的。
他从自行车上松开一手,把自己的孩子搂过来。
这是个小女孩,可爱的跟个瓷娃娃一样。
刘三狠狠的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祝福着自己的老婆:
“等我,打完这仗就回家!”
老婆抱着孩子跑了几步,停下来
大声喊:
“一定要回来啊!我和孩子等你!”
刘三转过头,再次和战友保持同步,不再去看后面的老婆孩子。
同样的一幕不断的在队伍里发生着,而到了大石桥对面,部队上火车之后情况更甚。
加长的列车拉着一列一列的战兵远去北境,家属们则不舍的追在站台上,隔着窗户,拉着自己丈夫,儿子,兄弟的手,怎么都不愿松开。
但随着列车逐渐加速,他们也最终只得在月台上停下,眼角带着泪花,目送自己家的英雄远去。
……
就在近卫军出征的同时,各方势力也开始涌动。
首先就是张麻子。
从地窖爬出来后,他首先就把身边几位核心骨干派往大玥四方,收拢临渊阁原本开设的圣学书馆下面的人,并且从中选出一大批激进人士,重组临渊阁。
同时舆论战也从未停止,大玥崇拜圣人的风气越来越重。
甚至这种思潮已经不需要临渊阁鼓动,很多百姓自发的就开始怀念之前的古旧时代。
不为其他,只因为皇帝给大玥这两年带来的变化太大了。
人终究还是怀念传统的,特别是大玥的百姓,尊重传统四个大字几乎是刻死在了他们的基因里。
凡是人物,必定以古为尊。
凡是规矩,必定以古为准。
凡是道理,必定以古为正。
谁要是敢违背古人,谁就是违背自己的祖宗,那就是不忠不孝,活该天谴。
而恰逢
这两年,大玥在皇帝的带领下,日新月异,很多人就变得无所适从,怀念起那个表面上田园牧歌,实际上穷困潦倒,极度黑暗的所谓“圣人时代”,这种心态也正好被临渊阁钻了空子,顿时给张麻子带来了一众精神信徒。
除此之外,张麻子散布到各地的人还干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提前买房。
大量买房。
趁着房子还跟白菜一个价的时候,用之前残留的资金,疯狂上车……
……
除了张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