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看着兴奋到不能自已的徐光启,长长出了口气,终于明白了,不枉朕耗费这么多口舌,逐步引导。
他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吃饱了撑的,而是为了获得支持,不去救援朝鲜,或让他落入被动,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但若是有人分担就不同了,这样就意味着不是自己一意孤行,而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陛下,出兵蒙古,攻打归化城!”王在晋站出来定下了基调。
“没错,这也是朕的想法。”朱由检含笑点头。
这时候,三人都明白过来,他们凑过来,看着地图,仔细回味着,王在晋也有些技痒,忍不住就给他们解说道。
他亲自讲解,比皇帝更有代入感,作为战略的提出人,他各种细节都照顾到了,让所有人,包括朱由检自己,都对这场战争有了个更加立体全面的认识,很多忽视的东西,此刻也注意到了。
随着王在晋的讲解,其他三人也深刻的理解了这一战略构想,明白了为何不救援朝鲜,而要攻打蒙古的意义所在。
“臣等惭愧。”徐光启羞愧道。
“无妨,明白就好,如此我们商量下具体的战术。”朱由检毫不在意道,战略是选择的问题,而战术则是制定的问题。
选好了战略,也要制定好战术,
如此才能打赢一场战争。
既然统一了思想,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无非就是各方的协商而已,不过这些具体的细务就没必要拿到内阁来商讨了,交给兵部就行。
然而,有一点,皇帝和内阁就产生了分歧。出兵,肯定是以御马监的陆军为主,毕竟大明其他军队根本没有出征的能力。
而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军费谁出?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不是说着玩的,打一场战争消耗非常大,粮食等物资都需要提前囤积。
按照朱由检的意思,既然是国战,自然是银台出钱,辽饷还没动呢,如今夏收已经结束,可以征税了,到时候一部分辽饷收上来,正好可以作为军费。
然而,内阁不同意,理由是陆军乃御马监麾下,军费自然是内廷出,内阁管不到陆军头上,自然不可能出钱。
这种要求朱由检怎么可能同意呢,不从兵部谋夺军权就不错了,还想抢朕的权力?
当然,内阁时不敢说这样的话,虽然是这个意思,但却知道皇帝不可能放弃唯一的权力,真要放弃,他们也不敢要,这样说不过是想甩锅而已。
没办法,内阁没钱啊,不得已而如此。
“这样吧,一人出一半,粮草和军备朕出了,但归来后的赏赐必须是内
阁出。”朱由检退让一步道。
粮食可以从田庄中弄,军备可以从将作监弄,虽然要付钱,但那是为了便于结算,两者的利润并不高,就算有了利润,也最后也是归自己的,怎么着都不亏。
只要把支出最大的战后赏赐甩出去,那这场战争他根本不需要出多少钱。
“陛下,不如内阁出粮草。”徐光启笑眯眯道,反正漕粮也要开始起运了,现在朝廷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而且,木轨马车的修建,让运输也不成问题,消耗大大减少,若是以前,他肯定不会争这个,但现在确实可以争一争。
“你能供应军备吗?”朱由检看了他一眼。如今陆军的装备全部都是将作监供应,枪炮厂、盔甲厂都是扩了又扩,甚至还又新开了个冷兵器厂。
朱由检给长矛手都配上了钢刀,为了能在长矛断掉或者不便的时候作战,同时也生产一些军官佩刀佩剑什么的。
规模的扩大,让孙元化找了很多人,就连陕西灾民中,有些手艺的铁匠和学徒都被他留了下来。
阜成门外的山沟河道边,被他占据了老大一块地盘。
“若是刀剑和军服什么的倒没问题。”徐光启有些尴尬说道。
陆军以火器为主,而工部的火器质量,可想而知,当然,弓箭稍
微好点,但陆军不用,弩的话,貌似明军就不用这玩意,除此之外,就是刀剑了,绣春刀他们就铸造的挺好的。
“也不是不可以。”朱由检摸着下巴思索着,最近年纪大了,下巴上长了些绒毛出来,摸着挺有手感的。
将作监这边的生产力大部分都放到了枪炮和盔甲上,冷兵器的确有点缺乏,几万长矛手的武器,不是那么容易配齐的。
不过,京营那边这么多人,工部有这么多劳力吗?朱由检直接问出了这个疑惑。
“京营可以缓一缓,先让他们用以前遗留的装备,反正又不用出战,只是驻守京师而已。”徐光启毫不犹豫道。
“可以!”朱由检面无表情的点头,内阁这几个家伙,真是可以,为了省钱,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就这么说定了,战后赏赐和抚恤朕来料理,至于军粮供给以及冷兵器装备由内阁解决,记住,是五万人的份。”朱由检恶狠狠道。
“老臣明白。”徐光启笑眯眯点头,随后,他似乎想起还有个问题没问:“陛下这次准备出兵多少?”
“一万五千人。”朱由检吐出一个让徐光启失色的数字。
“这么少,为何陆军不全上?”他惊讶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