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门一侧,兵部衙门。
王在晋在自己的房间内,看着眼前一叠文字,有些茫然,早在半月前,皇帝就传出口谕,让各部都做个年终总结,介时将召开朝会,进行汇报并布置明年的工作。
说实话,这些词语单个拿出来,王在晋很好理解,但放在一起,就有些不太清楚,皇帝口中时常有些新奇的词汇和主意冒出来,让人费解,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莫非是那些西洋教士吗?
听说皇帝准许他们在大明传教,还让工部花了三千两银子给他们建造一座教堂,改明儿可以去看看。
任由思绪飘飞了一会,王在晋再次回到眼前的文字上来,嘿嘿一笑:“年终总结?兵部有什么好总结的?无非就是哪哪儿吃了败仗!”
不过想想,今上继位一来,女真倒是消停了下,没怎么攻打锦州,倒是蒙古的林丹汗有些动静,进了一次大同,除此之外,整个天下倒是太平,还让皇帝御驾亲征了一次。
至于那次海上和荷兰人战了一场,收复台湾,王在晋没放在心上,天朝上国,看不起红毛番鬼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年终总结写败仗肯定是不
行的,皇帝会骂人你,但卫所也没什么好写的,都烂透了,但不写也不行,那会显得兵部没做事,一年到头,怎么可能一点事都没有,一点成绩都没有呢。
本着这个想法,王在晋笔锋一转,根据上次三部亏空的案子延伸写了下来。幸好上次本官留了个心眼,开始整顿审查九边冒饷一事,如今也算是卓有成效。
嗯,在添点边事整顿的消息,记得上次送饷银过去时,下发了这么一个文书,有银子了,整军多少有些效果,至少从汇报来说,几万可用之兵还是有的。
如同王在晋这样的,六部中都在发生,每个尚书都在认真的写着自己的报告,努力回想一年来发生的事情,将其中的亮点挑出来,将污点隐藏下。
欺瞒是不敢欺瞒的,但是一笔带过人人都会,文人们,用点春秋笔法是最基本的技能,每个人都会,跟不要说高官如尚书们了。
除了尚书外,侍郎们也在准备着,虽然他们不用汇报,但从小道消息听说,在报告后会有一些发言,侍郎是三品官职,比二品的尚书低,但其实这个品级已经很高了,若是外放,勉强够得上督抚一职。
若是这次发言的好,说出有见地的话,尤其是建议被采纳后,自己岂不是被皇帝给记住了,一旦有事,到时候想起的不就是自己?
因此,每个部的左右侍郎也都非常努力,一边翻看过往的部务,一边想着自己如何赢得皇帝的关注,留下个干才的印象。
这股忙碌的气氛,莫名的扩散出去,影响到了六部所有的官员,一时间,文官的核心衙门处,到处都是行色匆匆,忙碌异常的景象,往常都要被六科给事中追着处理的部务,此刻都飞快的完成,让那些给事中莫名其妙,以为这些大佬转性了。
很快,随着热闹的赐婚过去,内阁两位宰辅,六部尚书并左右侍郎,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卿,等一干人进入皇极门,惨叫朝会。
说实在的,陈扬美挺意外自己竟然也在参加之列,他可是听说了,这次小朝会规模很高,而且必须得是实权三品以上才行,就像太仆寺卿,也是从三品,却不在这里。
看看与会的人,哪个不是一方大佬,手掌大权,至于自己这个大理寺卿,恐怕是里面最不起眼的吧。
在汉朝和大理寺卿地位相当的廷尉还有
很大的实权,然而发展到现在,大理寺卿名义上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却没有什么权力了,审判权已经被刑部拿走,大理寺只留下了一个复核权,虽然能卡一卡,但没什么卵用。
皇帝为什么让自己参见这次会议?
带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陈扬美和其他二十二人一同踏入皇极门廊内,然后在,就找了个最隐蔽最靠后的地方呆着。
来了就听着,不发言就是了。
“臣等参见陛下!”崔呈秀带着重臣向皇帝行礼。
“免礼平身!”朱由检手一虚扶,让所有大臣起身。
看着二十三个人,他不禁有些感慨,大明中枢所有有权力的大臣都在这里了,他们可以说是大明朝廷的核心代表,整个大明的运转,系在这些人身上。
“二十三人,太少了。”不过,看到这么点人数后,朱由检却不免有些叹气。说来可笑,帝国的命运就掌握在二十三个人手里吗?一个诺大的国家,就靠着二十三个人吗?是在太少了!
想想后世济济一堂的人才以及各种专业、非专业的机构,朱由检不免有种无力的感觉,后世那么多机构,国家都还是那么多问题,而现在
自己只有二十三个人,能把国家治理好吗?
朱由检陷入对自我的怀疑当中,让整个皇极门廊内的气氛有些沉默和尴尬,尤其是最上首的崔呈秀,更是如此。
沉默的他,已经感受到了背后二十二双眼睛灼灼的目光。
说实话,所有人里面最头痛的就要属他了,这种只有核心中枢朝臣参加,连给事中都没有的朝会,崔呈秀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下,他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