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圣皇
  4. 第103章 埋葬大明者
设置

第103章 埋葬大明者(1 / 2)


宁远变乱的幕后黑手,不出预料,的确是祖大寿、吴襄一伙子辽西将领,正是他们的推动,才有了这一次规模浩大的兵乱,而其目的,不外乎是阻止‘退守山海’政策的执行。

当然,另一个目的也可能是示威,毕竟皇帝以辽饷的名义挪用大笔银两后,辽东就再也没得过朝廷多少饷银。

这么一大笔钱就被皇帝吞了,这些嗜钱如命的家伙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他们不弄出点动静才怪。

“辽西将门,呵!”朱由检冷笑一声,继续翻看后面的卷宗。

这些都是王承恩带人在一线得来的最真实的情报,清晰无比的反应了辽东的局面,有了他们,朱由检才能对辽东有个详细清晰的了解,而不是雾里看花,全凭着文臣的奏章来看。

将门这玩意,从朱元璋定下世袭武职之后,就逐渐开始形成,不过明初的将门和明末却截然不同。

明初的将门是指勋贵那一块,只不过在土木堡之变后尽没,之后唯一能勉强称得上的,也就是云南沐家。

而之后将门的形成,则和卫所的世袭制有关,多出自九变,因为那里面临着蒙古的威胁,经常有战阵

,有压力就有动力,一代代承袭军职厮杀下来,将门就这样形成了。

然后,家丁制度的盛行,让将门壮大起来,或者可以说,家丁制度,就是将门暗中推波助澜推广开来的。

这是一个将公家军队变为私军的过程,吃空饷养家丁,以公家钱养私军。

在大明,将门有很多,李、麻、尤、杜等十多家,但真正有名的还是李家李成梁,而这个人,也是大明辽东之祸的罪魁祸首。

大家众所周知,奴儿哈赤曾经就是李成梁的家奴,其实质就是家丁,而在这之前,奴儿哈赤亲娘死了,他爹另去,而他自个则被后娘赶出家门,托庇在李成梁麾下。

而当塔克世也就是奴儿哈赤的父亲死了之后,李成梁窥见机会,以自己的势力,将奴儿哈赤扶上了建州女真首领的位置,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

自此之后,建州女真一发不可收拾,实力逐步壮大,乃至有辽东之祸。李成梁家奴这层关系,真的是一件无敌铁甲,正是因为有了它,建州女真才能度过最初的艰难期,甚至打赢了萨尔浒之战。

而目前被朱由检调查的祖大寿、吴襄,他们也不是

无缘无故发家的,其根底也是承袭自己李成梁。

当年李成梁号称八千家丁镇辽东,这股力量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失的。

就连此时开镇东江、在皮岛隐隐自立的毛文龙,早年也在李成梁麾下任职,他带去皮岛的最初力量,也是承袭自李成梁。

崇祯初年辽东的局势,便是这三股同出一门的势力在不断争锋,而其中,女真最强、辽西将门次之,东江镇最弱。

随着朱由检不断深入阅读,结合早年间宫中的一些档案,辽东的局面第一次清晰的呈现在他眼前,很多历史不曾提及的细节也一一浮现。

“李成梁,你还真是个人物啊!”朱由检深深的感慨着,所谓一人乱国,不外乎如是。

亲手埋葬大明者,不是野猪皮,不是黄太吉,也不是李自成,而是宁远伯李成梁。

摇了摇头,抛开这些无妄的想法,朱由检接着看下去。

随着女真和大明的不断战斗,最先被击垮的,就是大明在辽东的统治,或者说是文官统治集团在辽东的崩溃。

大量的百姓和物资被女真掳掠而去,然而女真人数稀少,无力统御上百万的巨量人口,于是只能讲

这些百姓以超高的密度聚集在一起,实行严格的看管。

大量的土地就此抛荒,不是女真不想要,而是无力占领。

然而,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就是农业的崩溃,女真无力养活这么多人,他们不断压榨汉人,在有限的土地上耕作,然而产出却不够如此巨量人口吃用,因此才有了大量汉人的逃亡。

这些人没有被大明重新纳入统治之下,而是成了辽西将门的农奴,为他们耕作,为他们创造财富。

文官力量的衰退,造成了辽西将门的崛起,他们占据女真人无力控制的土地,收纳女真逼迫的逃人,于是一个控制大量土地和人口,手中又有军队的怪胎便逐渐成型。

而这个怪胎,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典型的先辈——唐末藩镇。

为了维持住这种局面,便有了‘辽人守辽土’政策的出台。辽西将门们一边占据着辽东最为肥美的土地,一边又从中央朝廷获取巨量的物资饷银。

为什么辽东一年屯田收入仅仅只有十八万两?因为那是朝廷能控制的土地的收入,其他的全都被辽西将门中饱私囊了。

至于每年五百多万的辽饷,更是成了辽西

将门和东林党的瓜分盛宴,从上到下,从中央道地方,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瓜分链,真正能用在辽东防卫上的,不过十之一二罢了。

而提出‘辽人守辽土’政策的袁崇焕,则是和辽西将门勾结之人,他用将门的钱升官,升官后又推动有利于将门的政策。

因此遍读明朝史料,你会发现袁督师根本没有什么政治立场,东林掌权他就依附东林,是孙承宗的好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