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原来三国可以这么读
  4. 第九十二章 老将发威
设置

第九十二章 老将发威(1 / 1)


这边魏延主动请战,他说魏军的总指挥是夏侯楙懦弱无谋,自己愿率五千精兵从子午小道突袭长安,必能成功!别的不说,魏延称夏侯楙“懦弱”是有问题的——要知道一个年纪轻轻就敢自告奋勇与葛亮同志三十余万北伐大军相抗衡的人是绝不可能懦弱的。估计魏延是为了极力贬低夏侯楙,增加自己计策在葛亮面前通过的可能性。

然而葛亮同志却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认为此计“激情有余可靠不足”,风险较大,不能采用。葛亮同志的见解不无道理:毛同志曾一再强调“首战必胜”,首战的胜利与否对士气至关重要;此计是柄“双刃剑”,如果成功则能迅速攻占曹魏的大都市长安;但如果失败,不仅五千精兵和一员大将就会灰飞烟灭,而且己方士气会大受打击。然而魏延并不能理解葛亮同志的深意,怏怏而去,而葛亮同志也未再做理会。

由此可见葛亮同志对魏延的

处理是很成问题的;魏延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且其年纪较轻,在蜀汉政权中发挥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如果好好调教其完全可以成为类似赵云的独当一面的大军区司令员,镇守一方,然而葛亮同志在于其产生隔阂时并未主动沟通消除,从而为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三国演义》中记载葛亮同志勤政甚至“勤”到了“琐碎”的程度,但偏偏会忽视与魏延这种大军区司令员进行有效沟通,着实让人诧异不已!

难道其早就料到此人必然在自己死后谋反,因此没必要花时间沟通?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葛亮同志交代后事时也只是说如果魏延谋反就如何如何,可见其直至临终都未敢断定魏延日后会谋反;何况魏延日后“谋反”时也不过对于葛亮同志选的接班人不满,并非真正叛蜀,如果当年葛亮同志与其多多沟通,说不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这边西凉大将韩德带着自

己五个儿子并八万“西羌”,前来助战夏侯楙。葛亮同志让赵云和邓芝为先锋,前去破敌。p民我倒觉得应该让赵云配马岱前往——马岱的堂兄马超(此时已不幸身故)深得羌人之心,马岱的“心理战”左右决不可小觑!然而,唉!

赵云在阵前大显神威,一口气将韩德的四个儿子都杀光了。在这里又有处穿帮:赵战神刺中了韩德的四子韩琪,韩琪“中枪落马,韩阵中偏将急出救去”,可见其是负伤了;但后面又说“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呜呼!

本章回的穿帮并不仅仅这一处。文中说韩德“见四子皆丧于赵云之手,肝胆皆裂”,怎么紧接着在哥夏侯楙的“站台”下又自告奋勇,代替夏侯楙与赵战神单挑?完全地不合逻辑!

魏军连连大败,魏军的高参程武则建议布下左右两路伏兵,夏侯楙亲自率军诱敌;待诱敌成功则居高指挥,彻底干净全部地

歼灭“赵邓匪军”。不得不说程武的这条计策很是毒辣,其不愧是一代谋臣程昱之后!

第二天魏军前来挑战,赵云中计,要率军迎击。邓芝的头脑还算清楚,他怀疑有诈;然而赵云不屑一顾,率军出战。由此可见赵云还是不够智慧——至少在管控自我不良情绪的问题上还是有所缺陷的。

最后赵云果然中计,陷入万重包围,突围不出,形势越来越危急。而邓芝虽然没被包围,但由于其兵少(赵云军总共才五千人,何况还率主力出击了),因此也只能无可奈何。赵战神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他很快就发现夏侯楙居高指挥,因此准备“直捣黄龙”做掉夏侯楙,以便顺利突围。然而夏侯楙早有准备且赵战神属于仰攻,因此未能成功。

幸亏此时此刻张苞和关兴此时此刻各率五千精兵前来救援,而且还碰到狗屎运连斩两路伏兵的主将薛则和董禧,这下子包围圈崩溃

了!

这次赵战神能生还完全是人品太好老天回报啊!虽然张苞和关兴率军来救时奉了葛亮之命,然而两人总共也才一万兵马,而薛则和董禧可是六万大军,何况夏侯楙还亲率一支部队呢!然而张苞和关兴运气实在太好,两人率军冲进来时都正巧遇到敌军统帅,又恰恰这两位在武功上都是“菜鸟”级别,被简单粗暴迅疾干脆地“做”掉了!否则,赵战神这次可就万劫不复了。

赵战神毕竟久经战阵,在解围之后并没留下什么什么心理阴影做什么心理疏导,而是当机立断,立即由突围逃命转为反攻倒算。邓芝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下四路反击,大获全胜。本来魏军人头多本钱多,抗得住这些损失;然而偏偏此时的魏军主帅夏侯楙不仅无谋而且缺乏战争经验,被这突然而来的一百八十度大翻盘搞懵了,直接带着百余人的军官团逃跑了!这下子群龙无首,魏军彻底崩溃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