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杀伐决断的曹操其实是个感性的人。他在刘备的途中路过蓝田,得知这里是蔡邕的庄园,便立马前去探视。蔡邕早前被司徒王允冤杀,其女蔡琰被掳入匈奴,最后被爱才的曹操以千金换回,做主嫁给了董祀。每每看到这里p民我就不免会感慨一番:古人在婚姻方面真是不自足不自由!虽说一般来讲许配者都会讲究门当户对,但难免会遇到被许配者性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尽相同者,这似乎是比较悲剧了!
而之后所说的“曹娥负父”的故事则着实让人胃中有那么些许的翻江倒海。老爸出意外溺死了,女儿年纪轻轻就咋杀殉父,这是彻头彻尾的愚孝践踏生命,实在是不能提倡!然而朝廷居然大加褒扬,不仅封其为“孝女”,更令一文学神童写了篇碑文来记录此事。而蔡邕同志读了碑文后大玩文字游戏,写了个“黄绢
幼妇,外孙额臼”八个字来故作神秘。其实是个字谜,结果主簿杨修很快就猜了出来;曹操上马行三里才猜出来;其余人则一直未能猜出。然而这似乎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行军主簿杨修同志似乎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并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计策,而且屡次犯曹操的忌,在此不久就被曹操砍了脑袋。看来文字游戏毕竟是文字游戏,与真才实学无关啊!
夏侯渊本来是一手好牌,在此次定军山争夺战中占据主动;然而由于其骄傲轻敌虑事不周,很快就局面大逆转。一开始夏侯渊用计倒是占了一些便宜,还俘虏了黄忠的牙将陈式;然而黄忠采用法正的计策,大赏诸军,步步为营。这下子全军士气大振,局面很快翻盘。
看来战争本来就不是理性的产物,战争的输赢和士气的高低密切相关!一旦将士们没有了士气,人数再多、技能再精熟、钱
粮再丰沛都会百无一用。战争是生理战的同时也肯定还是心理战,都是在千方百计提高自身士气的同时千方百计打击敌方士气。曹娞不欺我也!
而财务赏赐属于物质激励的一种,能够立竿见影地提高己方部队的士气!
而最后的大翻盘来源于抢占战术制高点对山。对山与夏侯渊的驻扎地定军山紧紧相邻,而且海拔比定军山要高,如果抢占了对山,那么定军山上夏侯渊大军的一举一动都能尽收眼底;对山山顶较为平坦,适合大军屯驻;从山上向下发动攻击威力倍增;更为重要的是夏侯渊对对山并不重视,只派了杜袭带着数百人驻守!这下子黄忠的大好机会来了!
很明显,夏侯渊在“地利”方面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对山的海拔超过了定军山,那就应该自帅主力来镇守对山,而不是相反。所以当黄忠趁夜攻下对山后夏侯渊才恍然大悟
,这下子彻底乱了手脚!
而黄忠的军师法正同志布置得更为绝妙:他自己守在山顶,窥探夏侯渊大军虚实;而黄忠领兵驻守半山腰,随时准备发动攻击。夏侯渊要来出战,张颌劝其不宜挑战坚守最妙,而夏侯渊一口拒绝,理由是“现在黄忠占领了制高点,我军的虚实他都尽收眼底,不主动进攻不行了”!这是夏侯渊犯下的最后一个大错误,本来他是可以“割肉止损”的,然而他非要想连本带利都搞回来,结果被黄忠钻了空子!
黄忠突然袭击,斩杀了夏侯渊。“擒贼先擒王”,夏侯渊一死曹军自然很是被动。而法正又施用诡计,前后夹击+攻其不备,因此把定军山也夺了。这一仗曹操损失非常大,要知道夏侯渊是曹操的心腹大将当年拉杆子造反的“股东”之一,而且还是曹操的宗族!曹操大怒,自统二十万大军前来为夏侯渊报仇
。
曹操自然不是张夏侯渊,他的兵力和智谋都远远超过了他。黄忠按照诸葛亮的指示去断其粮道,然而却中曹操奸计,粮草没烧成却和副将张著一齐被围,身陷险境。幸亏赵云足智多谋,发现情况不对则赶紧领军前去援救。赵云救出了黄忠和张著,率军回营。曹操自然不甘心,率军前来追击;赵云急中生智,命令营寨偃旗息鼓,结果曹军翻身就跑,赵云、黄忠、张著趁势追击,曹军大败。孟达、刘封趁势杀出,烧了曹操的粮草,这下子曹操彻底败了,只能率军狼狈退回南郑。
试想一下,如果赵云按照部将张翼说的坚门闭户,那么情况很可能就完全不一样。赵云一行刚刚恶战归来,筋疲力尽,如果再来和气势汹汹的曹军硬碰硬,那很可能营寨会失守;即使营寨不失守也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由此可见赵云有勇有谋,真是大将之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