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淳败回许昌后,向曹操请罪。曹操延续了一如既往的对心腹的完全宽容,并无丝毫怪罪。不过夏侯淳倒也光明磊落,他汇报给曹操,说于禁和李典曾经劝谏过自己(虽然确实晚了点)。曹操但也不拘一格,居然奖赏了二人!这是很难得的,显示出曹操非凡的自信和勇气!看来曹操还是有人格魅力的!
曹操决定亲自出兵,五十万人兵伐刘表。孔融这个时候赶紧劝谏,说丞相你怎么糊涂了?刘表和刘备都是大汉宗亲,孙权有大江之险,不能轻易征讨啊!
孔融的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拥有大江之险的孙权的确不好立即攻打;然而刘表和刘备可是既好打又必须立即打(刘表是荆州之主,而荆州自古就是战略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只有先攻取了荆州才能向东攻打孙权,向西攻打刘璋;而刘蜀黍是世之枭雄,必须在其没发展壮大前铲除)。
可见孔融此人很是迂腐,当然其和刘蜀黍私交很好,不排除其有借机替其求情的意思。胸怀大志英明神武的曹操当然不会被腐儒
之词所蒙蔽,他斥退了孔融。孔融实在迂腐,在此敏感时刻浑然不知轻重,居然退出后大放厥词,说什么曹操必败!这下子他可遭了大殃,平日里他得罪的人赶紧见缝插针来个添油加醋,曹操也就顺水推舟,新仇旧恨通通报账,把孔融一家满门抄斩。
老实说,p民我一直觉得曹操杀孔融并没啥错——舆论管控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宽容仁厚如刘蜀黍者杀起反对派来也丝毫没有手软!但是曹操对其满门抄斩,这未免还是太残酷了点。
孔融被杀后尸体被扔在集市上示众。这其实可以理解,一千多年后的中华枪决犯人也喜欢拉人围观,增强威慑力和震撼效果。然而这个时候出了个极富戏剧性的事情:一个叫脂习的家伙在众目睽睽下“伏尸恸哭”。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很明显是向曹操示威的!贤达如王允者见蔡邕哭董卓,虽然百官极力劝阻说情,仍然坚决果断地杀掉了一代大家。而曹操在谋士荀彧的劝说下并没有为难脂习,说明其心胸还是比较宽广的。
而这
个时候刘表已经病得很重了。然而他还是很虚伪地把刘蜀黍找来,装模做样地说想让其继承大统。刘蜀黍自然是坚拒不受。果然,随后刘表开始草拟医嘱,准备立长子刘琦为世子。然而小舅子蔡瑁却趁机控制了内宅,刘琦继位的愿意并没能得到实现。幼子刘琮继位,他虽年幼却很聪明,问大家我这样篡位,大哥刘琦和叔父刘备可都掌兵在外呢,万一他们来兴兵问罪我们该怎么办?这话问到了点子上,然而一切都被其舅舅蔡瑁设计好了,自己充其量只是一枚政治棋子。
在这种异常敏感的时刻李珪居然蹦出来公开反对,说只有让位给刘琦才能抗衡曹操和孙权。且不说此人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是找死,单看此人的这番话也能看出不少问题。首先刘琦本就一无能之辈,守荆州是肯定守不住的;其次刘蜀黍是胸怀大志之人绝无可能久居人下,他早已接受了诸葛亮的“隆中策”,对荆州虎视眈眈;最后,曹操一统北方势不可挡,荆州必须与东吴联合起来才能自保,所以
所谓“东拒孙权”是自寻死路!
志在必得的蔡瑁自然不会坐视他人搅局,于是乎便出语威胁,大声呵斥。如果这个时候李珪能悬崖勒马兴许还能保住小命,然而此人不知轻重,恼羞成怒破口大骂蔡瑁,最后自然是脑袋没了!
刘琮在一帮文官的怂恿下投降了曹操。其实刘琮的预感很对,一仗不打就直接投降的确不会赢得对手的尊重,最后的悲剧自然难以避免。而张飞在得知这一切后建议刘蜀黍立即出兵袭占襄阳杀掉蔡氏和刘琮,然后和曹操决战;刘蜀黍否定了张飞的建议。
那么可能很多大大怕是要问了:如果刘蜀黍按张飞的意见实施,刘蜀黍能占便宜吗?
p民我认为张飞的建议是行不通的。襄阳城并非空城一座,刘蜀黍能否“闪击”襄阳成功得划上个大大的问号,这从后来刘蜀黍带领军民入襄阳暂避而导致内部魏延造反,却被大将文聘击败可见一斑。而且刘琮为刘表之子蔡氏为刘表之妻,恩主刘表尸骨未寒就夺其城池杀其妻子,这在一向以仁厚自诩的刘
蜀黍看来也是绝对不能取的!
刘琦那边的伊籍也向刘蜀黍出了相似的主意,而且还得到了军师孔明的附议!
当然了伊籍的主意讲究了一点,他提出以吊丧为名诱刘琮出迎,然后就此拿下,顺手牵羊也把荆州夺了。p民我实在不能理解聪明智慧如诸葛亮者怎么也会赞同这种异想天开的计策,要知道刘琮并不傻,这种雕虫小技难道他发现不了?不可能!后来刘蜀黍想避祸襄阳,喊刘琮出来答话,结果刘琮根本不理他(虽然刘蜀黍并无歹意,然而刘琮对刘蜀黍那可是根深蒂固的疑惧)!由此可见伊籍的这招绝对不好使。
最后大家决定避走樊城。诸葛亮定下计策,决定先火攻再伏击再水攻最后又伏击,打上一套四合一的组合拳。
诸葛亮这一招果然厉害,然而这一切都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必须得有大风!这点被诸葛亮准确地预测出来了。如果这点不能被诸葛亮准确预测出,那么火攻便不能顺利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