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终于跑回陈留,潜逃成功。而此时陈宫已经不辞而别,因为他觉得曹操的做法虽然很正确,却太过于残忍(是不是很矛盾?)。曹操告诉自己老爸曹嵩自己想造反,一向窝窝囊囊胆小怕事的曹嵩却爽快地同意了,而且为其出了个点子:你老爸我很支持你的勤(zao)王(fan)大业。
于是乎曹操开始行动了。他把卫弘请过来喝酒,趁着酒酣耳热之机开始灌迷魂汤,请卫弘看在国家社稷的份上出手相助。卫弘本来就胸(ye)怀(x)大(bo)志(bo),酒喝多了再加上被几句奉承话一捧,当然就满口应承。曹操现在有钱了,然而他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又想到一招:士气和民心在战争中是最重要的,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之兵,于是乎便diy了个假的讨董密诏,到处散发。
由此可见曹操同志的胆子是不得了的大,居然连皇帝的密诏都敢伪造!这可是灭九族的弥天大罪啊!而且曹操同志为了勤(zao)王(fan)大业,一点儿后路也没给自
己留!
由于董卓实在是不得民心再加上曹操蜀黍实在有钱,很快就有人来投奔,还有不少送粮食犒军的。最开始来投奔的人才有六位,分别是乐进、李典、夏侯淳、夏侯渊、曹仁和曹洪。这些都是赤胆忠心有勇有谋之人,日后也都成为曹操的得力干将,备受宠信和重用。其中在曹操心目中占据特殊位置的大概非“二夏二曹”莫属:首先这四人都是曹操的亲戚(曹操原属夏侯氏,其父过继给了曹家),而且这四个人每人都带了千余人大兵过来,也属于“股东”,地位自然不一般。而且四个人每个人都能招兵千余,说明能力和威望肯定不差!
而在里面起了关键作用的卫弘同志却没被授予任何官职,不能不说是怪事一桩!这点颇似刘备蜀黍,他起兵的时候幸亏有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鼎力相助,否则多半也得流产;而事后这两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三国演义》中再无一字提到。这似乎是本书的两大败笔!
而这带着兵马来投曹操的夏侯淳其实不是什么好鸟。十四岁时其拜了个师父,
谁料有人辱骂其师父;本来这也不是大事,属于违治安的范畴,放在现在也就是拘留五日或是罚点小钱;然而夏侯淳居然把此人杀了!而且此时的他只有十四岁,还是未成年人!
p民我每每读到这里真是痛心不已。如果不是赶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怕是夏侯淳这一辈子都难翻身了!
书中还有一处明显的败笔。书中在前面已经交代过了,刘备蜀黍最后被任命为平原县令,“整顿兵马钱粮,颇有气象”,为什么在顶头上司兼少时好友公孙瓒率军伐董经过平原时只和关羽张飞两位好基友前来相应?这不明显穿帮了吗?
而刘蜀黍的好基友之一张飞同志此时还埋怨当初没让自己活劈了董卓,这简直就是笑话!董卓那个时候就是一方诸侯当朝大员了,如果就这么不明不白把他杀了岂不是犯下弥天大罪?
袁绍在洛阳城外被十七路诸侯齐推为诸侯,唯一的理由是“袁本初(袁绍字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相之吏”,说兵马白了就是因为人脉广,名头大!谁料到袁绍此人不
仅心胸狭窄品性不行,而且智商不高!唉,真是虚名害死人啊!
袁绍走马上任后干的第一件有争议的事情就是让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总督粮。
草。表面上看这官职不显山不露水也就一个总后勤部长而已,实际上此为命脉!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首先打的是经济,是钱粮。因此在此关键岗位的任用上袁绍是有私心的,而且袁术也不称职(后面p民我会提到)!
事实上有私心的远不止伐董联军总司令袁绍一个。伐董联军很似后来的东北抗联,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啸聚而来,然而三山五岳,成分复杂,组织松散,私心极多。济北相鲍信私心发作,生怕先锋孙坚同志夺了其头功,便偷偷命他弟弟鲍忠到关下挑战。然而鲍信不仅性急而且轻敌,其弟一个照面就被名将华雄砍了,兵马也损失不小。这便是私心杂念所造成的第一恶果!
很快又有第二桩恶果。袁术接受了谗言,不供给先锋孙坚粮草。这下子可闯下大祸,本来孙坚军前番已胜破关尽在咫尺,没有了粮草军心
就乱了!华雄抓住时机夜袭孙坚,孙坚大败,大将祖茂为救其而被杀。
而后华雄出阵挑战,倒董联军的两位将军先后出阵单挑,都很快被杀。就在这时,一路诸侯公孙瓒的部属刘蜀黍的部属关公自告奋勇要去应敌。一听说关羽还只是个“上等兵”,袁术火了,说你他妈的在玩我是吧?忒欺负人了!独有曹操同意其前去出站,就连公孙瓒都没发话(由此可见公孙瓒也是无胸怀之人!)袁绍也出言阻挡,由此可知其人名不副实。唯有曹操极力相挺(刘蜀黍不发话是对的,此时的他地位卑微,在袁绍那里还没发言权)。结果关公来了个“温酒斩华雄”,足足惊爆了大家的眼球。就在此时张飞提议赶紧抽热打铁灭了董卓,袁术更是火了,恼羞成怒,大声叱骂。曹操在一旁好意相劝,也被袁术出言顶撞。
且不说张飞此言是否正确,袁术此举充分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