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更多的敌人运动到豁口下,手榴弹那个讨厌的东西就会给弓箭手致命打击。城就更难守了。
代善带领众人疯了般投掷石块, 终于城墙根下的敌人或被消灭或被逼走了。可是正面逼近这个豁口的敌人越来越多。
代善看准顶上的一块巨石,运足力气,和几人一起,喊着号子,一鼓劲儿,顺城墙豁口掀了出去。
巨石轰隆隆滚落,传来许多人呼喝躲避的声音。
这时,城门的守军也冲了过来,协助防守这个豁口。
赫图阿拉城的城门修得很窄小,而且还建了瓮城,城墙厚达六米,都是山石堆累,外罩青砖。由于有了瓮城,火炮不能直接攻击城门,所以城门倒成了相对安全的地方,没受伤的生力军也最多。
进攻的人知道城门最难啃,也没人顺着通向城门的大道进攻。城门守军就有能力支援别的地方。
就在代善调动指挥士兵,拼命防守两个豁口的时候,城外响起了呜呜的收兵号角。开荒团战士很快退了下去,一些受伤的士兵,也被背着、扶着,一起退走了。
代善长出了一口气。第一波进攻总算被打退了。
苏子河畔,一团长跑到李胜方身前,敬礼报告:
“报告师长:一团阵亡166人,伤178人。”
李胜方回礼。对这个伤亡数字他能够接受。对这次进攻他也很满意。
整个作战过程有条不紊,没有士兵失去冷静,乱逃乱窜。也没有士兵进退失据,慌不择路。可以说一切都在掌握中。
阵亡166人,伤178人,这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战中,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数字。
可是李胜方知道,他完全可以先用炮火覆盖,把赫图阿拉城轰个七零八落再进攻,那这个数字还可以大幅降低。但是李胜方没有那样做。
他觉得他的新兵需要生死考验 ,需
要流血牺牲。抚顺城墙高大,没有士兵攀爬进攻的余地,只能用重炮轰开。赫图阿拉城不一样,它借助了小山的地势,偷工减料,只有五米高度。
而且内外两城,都由土、石、木杂筑而成。比经营百年的老城抚顺差太多了。完全可以锻炼士兵攻城能力。
他的部队,以年后大明被收编的士兵为主,经过近半年训练,他必须知道这些士兵直面死亡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
大师兄以前多次说过,大明的兵烂到骨子里,那么,在他们成为开荒团的士兵后怎样呢?这当然需要流血牺牲的实战检验。
师政委彭峰在一旁兴奋道:“小方,这些兵通过考验了吧?都是好样的,一个丢脸的都没有! ”
彭峰是政治部主任凌云的弟子,最早跟随凌云到辽东的一批人。如今被派到第二师和李胜方搭班子,主持民生社工作,同时负责军纪、军功考评、文化学习等工作。
原来主将想提拔谁就提拔谁,有了政治部,这样事就是做梦。
政治部会要求拿出提拔的原因,你总不能说自己看他顺眼吧?
所以政治部一建立,李胜义等人就一肚子怨气。这回他们的职权就是练兵打仗了。提拔干部搭班子,都成了政治部专利。
可是有怨气又能怎样?凌云后台太硬了,那可是李易的准岳父,论起辈分,要长李胜义这些人一辈儿呢。更何况民生社核心思想当然是忠于民族,忠于开荒团,忠于总司令李易。他们敢质疑这个核心思想?所以最终李易这些师弟们只能认可被束手束脚。
如今的民生社,和李易草创时代不可比拟。在凌云这个社团专家手里,焕发了蓬勃生命力,已经发展到开荒团最基层的班。
加入民生社的标准很严格,必须识字,必须认同民生社的核心思想,必须积极要求进
步,作战勇敢。
反过来说,现在的开荒团,团级以上军官,几乎还是被李易的师弟们垄断。营级以下的基层军官,几乎清一色被民生社会员把持。
自从凌云的政治部补充了大批黄浦军校的学生后,工作开展得更是如鱼得水。这些黄浦学生兵,几乎都是李易的死忠。李易再忙,每月也要抽时间去军校几趟,亲自授课,和学生座谈,吃饭,嘘寒问暖。
这一套手法李易可驾轻就熟,后世在新闻里看也看会了。更何况他后世还曾在师政委旁边耳闻目睹学习过呢。
彭峰私下就曾和凌云感叹:“人说撼泰山易,撼岳家军难。依我看,撼李家军更难。这军队初创是李家200将,现在后继有人,几千黄浦军校毕业生,又是新的李家将!而且政治部和带兵的将领互相制约,想造反都不知道从哪做起。司令真是英明啊。”
凌云道:“互相掣肘古已有之,不过是监军制度的改头换面。李易真正了不起地方在于多年的卧薪尝胆。
显通寺的200个师弟就是李易的胆,有这200个师弟,披荆斩棘,开天辟地,李易打算做什么,就会有人去冲锋陷阵。
向阳大院的三千普通弟子就是李易的魂,凡移民所在,他们无处不在,这些移民受的还是李易教化,感恩效忠,是应有之意。
黄浦军校则是李易的枪,李易亲手打造的枪,自然指哪打哪,应用随心。以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