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玉公主只是摆摆手,然后就向栎阳城内走去。姚卫国他们也只得跟上。
进了城门,卫鞅向大家行礼:“一路上来,多谢诸位的暗中保护。不过现在卫鞅还有些私事要处理。就此别过!”便拉着小狐儿直接向白赢的酒楼走去。
姚卫国看向赢玉公主:“公主,现在末将就送您回去。”
赢玉公主摆手:“不必了!你们自己回营吧!”说完,径直一个人向王宫方向走去。就剩下姚卫国等人,窦临武知道姚卫国还要先回军营,还要向秦君汇报情况。所以也很知趣的说到:“卫国,那你忙吧!我和狐儿先回家了!”
窦狐儿和窦临武也向着姚卫国家里走去。
剩下姚卫国和十几名秦军将士,姚卫国下令:“全体,回军营!”一队士兵,向着栎阳城外跑去。
卫鞅走在去白赢酒楼的路上,在思考自己的治秦之策该如何写!卫鞅走过了秦国的山山水水,对秦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加上之前自己的阅历,他知道秦国要做的是要大变!如果向其他诸侯一样,不会取得什么成绩的!反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想要在秦国变法,晋见秦君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何让秦君对自己另眼相看,必须非常的谨慎。有姚卫国他们的推荐,顶多也就是让秦君对自己有个印象而已,如果自己不争气,在秦国还是很难有很大的作为!
秦国求贤,秦君求贤的决心,卫鞅不会有半点的怀疑,
但是真正的治国。可不是有诚心就可以的,这里面牵扯到一国之君对治国方略的选择,对哪家思想的支持。
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对于治国的理念,那是千奇百怪,让人选择的就有什么王道治国,墨家治国,法家治国,儒家治国,道家治国等等。
其中,王道治国,就是延续了夏,商,周三朝的主流。就连现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就还有很多和王道共同之处。王道虽然在春秋战国中,开始衰落,但是现在很多的君王为了制造一种天下太平,君王仁义的假象。也会支持这种治国思想。
在山东诸国中,虽然很多诸侯都在叫着要变法,可是或多或少的都能看到王道思想的影子。既然山东诸国都是这样,那么在西方呢?在秦国呢?秦君会不会和其他的诸侯一样,赞成使用王道治国?毕竟秦国曾经辉煌过,而其辉煌的根本,就是秦穆公任用了百里奚进行王道变革。以至于秦穆公有了和山东诸侯争强的资本!
秦穆公一直都是秦国人心中的骄傲,那么他所确立的王道治国,也有可能就是历代君王治国的榜样。毕竟,都是他的子孙,到了现在的秦军君,如果还是坚持王道治国,那也是无可非议的!
还有现在实力渐长的儒家,想到儒家,卫鞅摇了摇头!他相信秦君绝不会选择。儒家是山东学派中最蔑视秦国的一个学派,儒家士子也不会入秦,这次所有入秦士子中,就没有一个是属于儒家的,就可以看出秦国和儒家。不会有任何的火花擦出来。儒家的仁政、礼制等思想,在秦国根本就行不通。从现在上大夫甘龙日渐缩小的权利,就可以看出来。儒家在秦国影响的缩小。
墨家思想,秦国也不会接受,所谓的兼爱非攻,秦国可是没有消停过,怎么可能放下武器不去战斗,就算他们愿意。其他的诸侯,北方的部落,西方的戎狄都不会愿意的。最后就是自己的法家了!
法家思想,提倡想要强国,就必须变法。而变法已经成了天下大事,所有的诸侯莫不是都在讨论变法。而变法就必须要推行法家的理念。
这是一个很残酷,很现实的问题。不但考验变法者的能力,也考验
国君变法的决心。如果决心不定,那就只能像魏国,楚国一样了!只是现在卫鞅有些担心,秦君对法家熟悉还是陌生?是否愿意用法家之人变法!
秦君能不能与自己共同进退,同心同德。如果秦君不能,那留在秦国,法令就难以统一,变法就是个笑话。各国的变法无不是充满了荆棘,无不是一路的鲜血。各种势力的阻挠和排挤,各家学派的声讨。倒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虽然面上风光,可是实际上已经掀起了一片的血雨腥风。而实际上,申不害的变法,只是整顿吏治,还没有触及真正的根本。
到了卫鞅这里,遇见像秦国这样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诸侯,普通的变法已经没有任何的作用!要变,就得是大变,就得是伤筋动骨的大变。只有采用最为强硬的法制,才能改变秦国百姓的现状。
一旦进行变法,完全可以想象,必定是地动山摇,排山倒海的大地震。卫鞅需要的,就是一个和自己同行同得,力挽狂澜的君上。如果遇不到这样的君上,那就不能再说强国!秦孝公在寻找治国的大才,卫鞅又何尝不是在寻找一位胸怀大志,相遇相知的秦君呢!所以,卫鞅不能轻易的就把自己的理念给说了出去,他也需要试探,对秦君的试探。
如果秦君的表现不能让自己满意,那么卫鞅就会毫不犹豫的离开秦国!相信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姚卫国他们如何挽留,都无济于事!
走在路上,卫鞅正想着自己的事情。小狐儿突然说到:“大哥,就是前面的酒楼吗?好大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