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
如果折家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原来从事这行的商家,全得去喝西北风。
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一行。更严重的是家具行业。
养鸡养鸭,毕竟还是农业范畴,在任何时空,散养鸡鸭的技术含量都不会多高。都是散养,好坏无非是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而不是技术性的东西。
可是家具不同,这几乎就是本时空的最高端技艺了。
一套家具,从选材,到制作,可以说每一步都是匠人的心血。正因为如此,所以产量稀少,价格高昂——相对于广大百姓来说,因此就有着巨大的利润。
从事这一行当的商家,各个都吃的鼓鼓囊囊的,每日里很是神气。这是一个妥妥的卖方市场。
但是现在彻底不行了。随着宜家超级市场的开张,木器行的生意一落千丈,每日里门可罗雀,几乎可以关门歇业了。
汴梁城从上到下,从权贵到草根,全都盯着宜家超级市场,每日里那是人山人海,都限号了。
对于百姓来说,一套入门的家具,不过是最多半年的家庭收入,买得起,而且还比老款家具用的舒服,肯定得在宜家买。
而对于权
贵来说,该有的家具他们已经备齐,旧款的也不新鲜,可是新款的家具,他们一样是没有,一样是稀罕,所以必须买。
更何况顶级的百灵系列,不说别的,就是梳妆台那个镜子,这就值得女人们为之疯狂了。更别说床上的被褥枕头,全是本时空没有的好东西。用趋之若鹜来形容都不足以表现贵妇的心情。
起码是舍生忘死,才能勉强表达出她们的心态。
李纲对此,深恶痛绝!因为他家就是做家具的。折家动了他碗里的肉!
作为历史名人,李纲是大宋的忠臣,是中流砥柱,这不假。可是忠臣也不能喝西北风活着。李纲也是人,他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族也要吃要喝的。
宋朝的士大夫做生意是传统,不做生意,才是另类。就比如李邦彦,他发迹的晚,所以什么都捞不到。为什么捞不到?还不是因为市面上的生意都被同僚给占据了。
李纲一直做的就是木器行。他是常州无锡人,那地方的人心灵手巧,所以李纲从那里招来许多能工巧匠,让“李家木器店”成为了汴梁城里木器行中仅次于“老鲁家木器店”的存在。
他的绝大部分收入,全来自于此——朝廷的俸禄,一直不是大宋官员的经济支柱。就看蔡京被抄家时候那个清单,如果只靠俸禄,皇上就是把全部赋税都给了蔡京,也凑不齐那个清单。
李纲也是一样,他的收入不靠俸禄。这也是为什么大宋的文官敢说敢干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我吃喝不靠朝廷,自己全解决了。朝廷,官家,朝会,只是一个商讨利益分配的地方,就好像菜市场一样,大家在这儿讨价还价。
如果这些官员们真的只靠朝廷俸禄,那么赵佶岂不是一句话,把他们罢官,那他们就一家子喝西北风了?
人,都是有共通的地方。虽然有一些铮铮铁骨的人,的确是饿死也不怕,也要为国为民尽忠,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稀少的。
大部分人,还是要为自己,为家人着想的。所以他们如果只靠朝廷俸禄生活,绝不敢恣意妄言。
正因为大宋的官员,绝大部分根本不靠俸禄,所以他们才敢说敢干。不做官了,一样生活的很好。
士大夫,不是要过苦日子,而是来享受人生的。享受人生,需要有钱。现在恰恰是折家要挖李纲的墙角。
不只是要挖,实际上已经把李纲的墙角快挖空了。
不止李纲一家,整个木器行,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每一家都惨不忍睹。
这是自古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悲剧。靠手艺,不但不能发财,反倒快吃不上饭了。
这让木器行的同业,包括李纲,简直无法接受,更无法忍受。
他们完全意识不到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实际上,这就是工业对手工业的碾压。
在后世,人口那么多,对家具需求那么大,远不是大宋这个时空可以比拟的,甚至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是在如此空前庞大的市场中,哪还有手工业的家具存在?
家具全都是工厂里面出来的,根本没有任何家具作坊还能活在二十一世纪。
可是这个变化的本质,
李纲是看不透的。他觉得是折家坏了规矩。
木器行可以说自大宋开朝就有了。而且家具也不是从大宋才有的,汉唐没有吗?这个历史久远的很。
可是一直以来,都是靠匠人的手艺来制作家具,每一件都可以称之为工艺品——当然这个词也不是李纲说的。
李纲作为东家,下面有掌柜的,有伙计,有工匠。
工匠做家具,伙计卖家具,掌柜的管钱,李纲呢?赚钱都归他。这是至少几百年来的传统吧。
可是现在,工匠伙计掌柜的全在,但是家具卖不出去了。那自己不就是没钱了吗?
而且李纲发现问题不在自己家里。就算是自己家的家具做的再好,人家也不买。
这也不怪客人,就是李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