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三国之小兵传奇
  4. 第九百一十二章烦恼
设置

第九百一十二章烦恼(1 / 2)


时光飞逝,转眼便已经是到了夏收之际,这一年的夏收让并州整个喜悦起来,无数粮田之中出产着丰收的喜悦,根据统计,并州这一年出产了一百七十万石粮食,而司隶出产了一百二十六万石粮食,还有凉州也出产了六十三万石粮食,但是金城陇右汉阳三郡却只是出产了三十一万石粮食,但是其中却有十九万石粮食是汉阳郡东半部产的,也就是说金城三郡加起来才出产了十二万石粮食,却有近二十万人,如此算来,如果不是有并州添粮的话,那么三郡之中就要有半数以上的人都会饿死,或者会更多。

不管怎么样,并州如今是欢喜的,这些粮食足可以让并州三百多万人支撑到秋收的时候,而且保证每天两餐,而且还略有结余,这还是因为并州有三分之一的灾民,最少在上半年没有从事劳作,完全靠救济生活,不过在并州的粮价却是很稳定,农民出产的粮食除了自己留着吃的,剩下的卖给了州县衙门,然后各州县用这些粮食做以工代酬,让那些灾民用劳动换取生活的所需,当然还要耕作自己的田地,不然以后还是一样无从生活。

并州的欢喜充斥着所有的地方,就算是如金城三郡这些新收复的地方,也能看到以后的生活,人们开始有期望,不断出现的农业器械,在百姓有了钱之后也不会再一州郡白送,而是按照成本卖给农民,当然这价格大家都能接受,从此,整个并州生机勃勃,在慢慢地走上正轨。

但是这一年相对并州来说,整个大汉却是很凌乱的,这一年的麦收之前却是发生了很多事,首先,在刘岩剿灭李傕他们的时候,袁绍和手下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诸将忽然间攻陷易京,其原因竟然是公孙瓒困守易

京,便向张燕求援,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如期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袁绍于是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坏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姐妹,然后引火自坟,至此,一代名将却是落得如此草草下场,一方诸侯就此陨落,而同意了冀州和幽州的袁绍势力大增,同年拥兵十五万之巨,就在麦收之时,又对黑山军张燕悍然发动进攻,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袁绍,这一次的进攻时猛烈地。

再说这一年的变化还真多,吕布在兖州败给了曹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到徐州来投奔刘备,刘备明知吕布人品不好,但仍然接纳了他,并让他驻扎在小沛,在危难中挽救了他。后来,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了诏书,命刘备去征讨袁术,刘备留下张飞守徐州城,并叫他少饮酒,多听别人的意见。

吕布非但没有对刘备心存感激,反而时时惦记着刘备的徐州城,想占为己有。这下趁刘备发兵去征讨袁术,徐州等于一座空城,吕布随便找了一个借口,趁夜袭击徐州,并强占了徐州城。吕布又让刘备驻扎在小沛,并假意叫人送来布匹,粮草与刘备和好。

可惜吕布并没有高兴多久,就在夏收之前,曹操忽然大举兴兵来犯,短短时间攻下琅琊国,破东海郡,下彭城国,逼得吕布值得退守下沛,曹操手下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各路大将纷纷逼迫过来,

而此时屡破却还不肯放权给高顺魏续臧霸等人,特别是对在兵卒之中威信较高的高顺,但是曹操三路大军,吕布一个人又能抵挡几路,眼看徐州半境已经失陷,不过在这时候或许是老天爷照顾吕布,就在吕布坚持不住的时候,兖州却就在麦收之际,忽然间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蝗灾,几乎整个兖州大半部分绝产,就连青州也是守城惨淡,而徐州也受到波及,这一切都是无法预料的。

而这一切是不但是在青兖二州,豫州不同程度上也收到了蝗灾影响,当然冀州虽然好一些,但是也还是有些影响,偏偏这一年荆州连续大雨,到了夏收之际,却是影响很大,荆州照着往年收成减少了三成不止,随之爆发再请的还有交州,这一年仿佛是大灾之年,天下动荡不说,百姓仗以生存的粮食却是大幅减产。

而相对应的扬州和益州虽然收成还行,但是扬州孙策不停的打仗,却对扬州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于王朗于严白虎于刘瑶不停征战,还在对江夏黄祖用兵,这让扬州原本应该是个好年境的时候,却偏偏收成大不如以前,不过对于孙策而言,这都不是问题,百姓死活现在谁还顾得上。

而荆州刘表于袁术争斗方休,荆州就已经出现灾情,刘表也只好暂缓征讨袁术的事情,相反南阳郡今年却是风调雨顺,粮食所产颇丰,这一点让袁术大喜,更有谋臣进言道:“观天下四处大灾,今惟有主公辖地风调雨顺,这是上苍坚眷顾主公,主公当有天助呀,幸甚幸甚——”

一番话说得袁术那是自信心膨胀过对,好像天底下还真的就是只有他才能镇得住这灾年,更有臣子进言:“得天之助,主公当为天上星宿下凡,为天

禄星是也。”

不管是真是假,这马匹拍的袁术大为欢喜,对于拍马屁的人便进行了奖赏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