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三国之小兵传奇
  4. 第四百六十八章冀州之乱
设置

第四百六十八章冀州之乱(1 / 2)


黄克不愧是暗间营的什长,也是少数的人物,只在张浩之下,就凭这嘴皮子也做的上这个位置,果然被他一说,那些正犹豫的士兵朝城下看去,太原军就只剩下一半了,那一半想必是真的葬送了,只是谁会想到这些人是怎么死的,只是因为是被新军打败,那么黄克嘴里半真半假的话就有了着落,这些兵卒也宁愿相信后面还有新军的大军,只是不是说并州新军就要完了吗,四面受敌就快要撑不住了,又怎么会忽然冒出这样一股大军的,只是没时间换衣了,黄克见稳住了这些兵士,只是朝身后一挥手,十几名暗间就越众而出,手中的弩箭响起,根本不冲上去对付那几个死忠周勃的人,而是远距离的射杀,任平天大的本事也只有被射杀的下场。

几声惨叫之后,那几个被射杀的家伙就被黄克命人给丢了下去,这无疑对太原军又是一场打击,也就是说想要夺回阴馆城,只怕是再也不能了,看着城头上弯弓搭箭,太原军的士气再一次大降。

如今没有粮草,没有攻城器械,身后又有新军虎视眈眈,营中还有伤兵,太原郡有如何能强攻阴馆城,望着高大的城墙,周勃差点从马上跌落下去,只感觉喉头一甜,‘哇’的一口血喷了出来,若不是近卫及时扶住也就掉落下来,既便是如此,太原军也是一阵动乱,周勃喘息了几声,涩涩的道:“走,去楼烦——”

随着周勃一声令下,太原军也就不再等待,从新军于阴馆城慢慢脱离出来,慢慢地朝楼烦方向而去,好在这一次成渝并没有追击,拿下阴馆城就已经是一场大胜,若是彼得周勃此时不顾一切,成渝也承受不了,所以只等着太原郡一退,新军便进了阴馆城,至此,阴馆城便纳入了

新军的版图,而这个消息传回马邑城,却让忧心仲仲的吴悺儿欣喜不已,也赶忙催促两车出发,在将消息传回美稷城,希望这个消息能够振奋各地的新军将士,如今新军的士气需要一个消息来刺激一下了。

周勃回到楼烦也无力攻陷阴馆,也就在过了几日留下八百郡兵防守楼烦,而大军却撤回了太原郡,一时片刻再也没有力量进攻雁门,因为周勃的溃退,上党焦干心里发虚,半途中就撤了军,暂时解去了并州之危。

至于吴悺儿又折返上艾确实波澜不惊,上艾在魏延手中收的风雨不透,虽然韩猛兵势占优,但是面对威严的老辣也是无计可施,战况便拖了下来,最后只看谁耗不住显然撤退,但是魏延在上艾屯粮十万石,估计这最后也是韩猛撤军而已。

先不说吴悺儿在上艾如何,也是一时片刻说不完的,只是雁门郡的危险一去,上艾粮路依旧畅通,士兵的心思自然也是放下来,便在不会有其他的事情,加上有杨修总览,战况却是一时片刻并没有变化,而袁绍也并没有太在意这边,只是为了保住自家的西大门而已,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魏郡邺城,直接逼向韩馨。

而与此同时,袁绍平派人于辽东的公孙瓒相约,请公孙瓒攻取冀州,袁绍帐下逢纪手书一封奉上公孙瓒,不知和言语,公孙瓒果然动心,于这年春,骑兵一万同三千白马义从,朝冀州发动了攻势,要谋夺冀州,而此时,袁绍这位渤海太守为了谋取冀州,却早已经暗中谋取了河间国中山国和常山国以及安平国等地,反将渤海郡让与公孙瓒,这才让公孙瓒起兵,从辽东直扑冀州而来。

此时冀州虽然名义上韩馨还是冀州刺史,但是半壁江山却已经落入了袁绍手中

,而袁绍所想并不是随意攻下冀州,还想得是让韩馨将冀州牧禅让给自己,否则单凭实力根本不用公孙瓒做这个恶人。

得知公孙瓒兵袭冀州的消息,韩馨当时便大惊,赶忙派出了五万大军,于清河国的广川于渤海郡的修县屯兵,准备抵御公孙瓒,结果韩军贪功冒进,两万大军于东光于公孙瓒的三千白马义从相遇,两万大军却生生被白马义从所破,死伤无数,只能退回修县,但是随即又被公孙瓒率军打破修县,最后只剩下残兵六千退守广川,此时也不过剩下了步卒两万人,在广川才勉强挡住了公孙瓒。

听大军败退,邺城的韩馨当时就吓的六神无主,而此时袁绍的说客高干荀谌不失时机的来到了邺城,开始游说韩馨,当时荀谌这样说:“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氏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氏、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氏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之计,不如把冀州让给袁氏。袁氏得到冀州以后,他一定会厚待将军。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那时,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疑惑!”

而韩馨生性怯懦,又不愔战事,加上缺少主见,竟然当时就要应允,当时韩馨的部将都不肯答应,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劝谏说:“冀州虽然偏僻,但甲士百万,粮食足以维持十年,而袁绍则是孤客穷军,仰我鼻息,就如同婴儿在我手上一般,一旦断了奶,立刻就会饿死,为什么我们竟要把冀州让给他?”

虽然属下多有劝解,但是韩馨还是犹豫不决,一则眼见公孙瓒

势如破竹,所过州县无不被攻陷,更有许多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