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四月,东郡的天气便热了起来。人们吃过了晚饭,三三两两地聚在大槐树下谈天说地。有的说,今年气候还行,但愿风调雨顺,夏粮有个好收成;有的说,但愿不再征兵服役,否则庄稼都没人收割呢。
正在谈说之时,忽然天际大亮。大家抬头一看,顿时惊得变了脸色,天上出现了扫帚星。前面有个胖鼓鼓的脑袋,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它通体发出光亮,像烟一般飘渺,像雾一般虚幻。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星宿,只是听说从太爷爷那里传下来的俗语:“天上出现扫帚星,必然地下动刀兵。”这些年来,各国征战不休,动兵挥刀早习以为常了,只是扫帚星难得一见啊,莫非人间还要有更大的灾祸吗?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可谁也没有明确的答案。
这个答案在太史那里。太史发现异常天象,连忙把情况记录在案,然后给朝廷提出告诫:扫帚为星,除旧布新,天象难测,人事谨慎。
过了半个月,扫帚星又在北方出现;到了五月间,扫帚星又在西方出现。扫帚星频繁地光临,让人们惶恐不安,担心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五国合纵抗秦,赵国是最大主谋。秦国要报复反攻,首先便向赵国开刀。吕不韦召来将领们商量,决定去攻打赵国东北部,打开通往燕国的道路,这样就把赵国包围起来了。老将蒙骜主动请战,吕不韦也同意了。
于是,蒙骜集合兵马庄严誓师,打算获取这项战功,为自己军旅生涯再添光彩。在誓师仪式上,忽然刮来一阵妖风,顿时搅得天昏地暗,台上的将旗也被折断了。妖风过去后,场面一片狼藉。重新整顿兵马,草草结束仪式。
人们窃窃私语说:将旗被折断了,恐怕是不祥之兆啊!
侍卫听了报告给蒙骜,蒙骜感觉也不好,但自己久经沙场,出生入死,又怎么在意这些怪力乱神之事。于是,发下命令,择日大军东进,前往攻打赵国。
蒙骜兵分三路,自己率领中军,张唐率领左军,蒙武率领右军。三路兵马经过上党,去直接攻打庆都,在都山上扎下营寨。
赵国派庞煖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领十万兵马迎战。庞煖说:“庆都北面的尧山最高。登上尧山可以俯视都山,应当抢先占据尧山。”
于是,派副将扈辄率领二万兵马先行。等他们到了尧山,才知道早有一万多秦兵驻守在这里。扈辄冲上去杀散秦兵,夺取了尧山,在山上扎下营寨。
蒙骜派张唐率领二万兵马又来争夺。这时,庞煖率领大军赶到,两军在山下列成阵势,大战了一场。扈辄在山头用红旗作信号,张唐往东,红旗就指向东;张唐往西,红旗就指向西。赵军听从红旗的指挥,把张唐团团围住。张唐使尽力量也不能冲出重围。这时,蒙武率援军赶到,才把张唐接了出来,一同回到都山营寨。
蒙骜见攻打庆都不利,准备移师去攻打龙邑和孤邑。于是,他传令从尧山撤兵。让张唐、蒙武率领所部先行撤离,自己亲自断后。
庞煖探得秦军移动,挑选了三万精兵,派扈辄率领走小路,埋伏在太行山的丛林深处。庞煖嘱咐说:“蒙骜是老将,他必定会亲自断后。要等秦兵过完了,再从后面袭击,才能大获全胜。”
蒙骜见先头兵马过去了,这才放心地向前走。忽然一声炮响,从丛林里杀出伏兵来,蒙骜回身与扈辄交战。双方打了很久,庞煖的大军从后面追来。
秦军已经没了斗志,被赵军杀得四散逃跑。蒙骜身负重伤,仍然奋力战斗,杀死几十个人,又用箭射中了庞煖。赵军把蒙骜重重围住,一时乱箭齐射,箭矢密如刺猬一般。可惜秦国一员名将,战死在太行山下。
秦军见主将战死,抢回蒙骜的遗体,急忙往山谷外撤退。赵军乘胜追击,秦军一败涂地。蒙武率领左军护送父亲遗体回国,张唐不愿无功而返,率领右军在撤退途中顺手攻取了魏国的汲邑。
魏国没有各国援助,实在已不堪一击了。张唐占领汲邑后,又要发起更大的攻击。面对秦军加紧进攻,魏国上下陷入一片惶恐。
有人对魏王说:“固守土地死战,不如放弃土地容易;放弃土地,又不如割让土地容易。愿意放弃土地,而不能割让土地;愿意死守土地,而不能放弃土地,这是人们的大错啊。现在,大王已失去几百里土地,丢掉几十座城邑,而国家的祸患依旧没有解除,这是大王只放弃土地,而没有割让土地的结果。现在,秦国很强大,天下于无敌,而魏国很弱小,因此大王才去秦国做了人质。大王只能死守土地,而不肯放弃土地,这是很严重的错误。现在,大王如果能采用臣下的计策,就能割让土地而不至于损害国家,态度谦卑而不至于皮肉受苦,解除了祸患也可以报了怨仇。”
魏王问:“说来给寡人听听。”
那人又说:“在秦国,上至执政的大臣,下至驾车的平民,他们都在发问:‘秦王是亲近嫪毒呢?还是亲近吕不韦呢?’即使走在里巷的大门之下,还是坐在秦国朝堂之上,人们也都在这样发问。如果大王割让土地来贿赂秦国,把它作为嫪毒的功劳;态度谦卑来尊奉秦国,因而投靠了嫪毒。大王用国家来帮助嫪毒,臣下认为嫪毒就会胜过吕不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