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战国往事复原争鸣与逐鹿下
  4. 第101章 赵国与燕国冲突
设置

第101章 赵国与燕国冲突(2 / 4)


子春平君,想让他做太子。而母弟庐陵君却竭力反对,朝中许多人也附和庐陵君,他们想让赵偃为太子。两种意见争执不下,还是平原君出面调解,让春平君做了太子。通过这件事情,赵王对庐陵君产生了怀疑,担心将来他会对春平君有所不利,心里便想把他驱逐出赵国。

这时,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的动向,被燕国的细作给探知了。燕王姬喜便派使者来质问赵国,赵王解释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使者又举出庐陵君散布燕国先王的坏话,这对死者是非常不恭敬的,要求赵国对庐陵君严加责罚。

赵王本来对庐陵君心存不满,见过燕国使者之后,便借着这个由头,下令要把庐陵君驱逐出境。

对燕国先王不恭敬的话,庐陵君的确是说过的。可因为这点儿小事,赵王就要把他驱逐出境,庐陵君实在没有料到。为了让赵王收回成命,庐陵君便去求冯忌帮忙,请他替自己去劝谏赵王。

冯忌不愿看到赵国发生内讧,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冯忌去见赵王,对他说:“大王驱逐庐陵君,难道是为了燕国吗?”

赵王一提起这事,便扳起面孔,并不回答。

冯忌说:“秦国三次提出要大王责罚虞卿,可大王也没有驱逐他呀。如今燕国要大王责罚庐陵君,大王便下令驱逐他。这是大王轻视强大的秦国而重视弱小的燕国吧?”

赵王说:“寡人看重的是事情本身,并不是畏惧哪个国家。”

冯忌说:“这样说来,大王驱逐庐陵君不是因为燕国了。”

赵王说:“当然不是因为燕国,寡人本来就不想看见他。”

冯忌说:“臣下私下认为,驱逐亲爱的弟弟,大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赵王听了,便不再说话了。

冯忌又用兄友弟恭一番话来开导,终于赵王消除了内心的芥蒂,收回了驱逐庐陵君的命令。

庐陵君也进宫向兄长认了错,愿意为国家尽心竭力,这个事情才算过去了。

再说信陵君留在赵国,一晃三年过去了。

当时,赵国有两个隐士,一个叫毛公,混在赌徒之中;一个叫薛公,住在卖酒人家。信陵君早就听说他们的贤名,便派朱亥去拜访致意,请求与他们相见。可二人不肯相见,还躲避了起来。

有一天,信陵君得知两人的行踪,知道毛公正在薛公家里喝酒。于是,他换上便服,不用车马,只让朱亥跟随,假装要买酒,徒步赶到薛公家。这两人正坐着对饮,看见信陵君进来了。信陵君自报姓名,叙说一向倾慕的心意。两人躲避不及,只得起来相见。于是,四人同席而饮,尽欢而散。

从这以后,信陵君常与毛公、薛公交往。

平原君听说这事,就对夫人说:“以前,我听说你弟弟是天下豪杰,公子中没有谁能与他相比的。可现在每日与赌徒、酒徒交往。与这些下层人交往,恐怕有损他的声誉。”

夫人见了信陵君,便转述了平原君的话。

信陵君听了生气地说:“我一直以为平原君是个贤人,所以宁肯窃取兵符得罪了魏王,夺取兵马前来相救。如今平原君交接宾客,只崇尚豪言壮语,而不寻求真正的贤士。在魏国时,我就经常听说赵国有毛公、薛公,只遗憾不能与他们交往。如今让我为他们执鞭驾车,还担心他们看不起我呢!而平原君却把这看做羞耻,怎么能说他喜好贤士呢?平原君不算什么贤人,我不能留在这里了!”

当天,他就让宾客打点行装,准备到别的国家去。

平原君听说信陵君要离开,感到非常吃惊,就对夫人说:“我对你弟弟没有失礼的地方。他为什么要弃我而去呢?”

夫人说:“我弟弟认为你不是贤人,所以不愿意留在这里。”

平原君反复追问,夫人便转述了信陵君的那些话。

平原君掩面叹息说:“赵国的两个贤人,信陵君都知道,可我却完全不知道。我比信陵君差得太远了!与信陵君相比,我还算是人吗?”

于是,平原君卑躬来到信陵君府上,摘下帽子,弯腰点头,对自己的失言表示谢罪。信陵君这才又留了下来。

四方宾客听说这件事,他们来到了赵国,也都愿意归附信陵君,平原君门下的宾客反而减少了。

赵国虽然没有去攻打燕国,可一直在暗中增强着自己的实力。

这年入秋,连续一月没有下雨,天气还是很燥热的。等到秋风乍起,就感觉更加干燥了。这样的天气,最怕不小心失火。然而,人们越怕什么,什么越会来到。一天夜里,邯郸城外的囤积的粮草发生了火灾。看守粮草的士卒虽然拼命扑救,还是没有扑灭了熊熊的火势。

那火借着风势,越烧越大了,越烧越旺了,把邯郸城的整个夜空都映成了红色。得知粮草库失火,平原君急得像热鼎中的蚂蚁,派出大批人马赶去救火。结果,大火完全失控了,烧了五天五夜,直到所有粮草化为灰烬,大火才渐渐地熄灭了。

备战的粮草化为乌有,平原君只能徒换奈何!他本想着尽快恢复实力,让赵国重新强盛起来,看来只能是一厢情愿了。

这场火灾后,平原君得了一场大病,不能上朝过问政事了,赵王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