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系好披风,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心中思绪万千。他刚刚经历了一场不可思议的穿越,竟附身到了三国时期姜维的身上,而此时,正值诸葛亮逝世不久。
姜维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他深知,诸葛亮的离去对蜀国来说是巨大的损失,犹如擎天巨柱崩塌。这位智慧与忠诚的化身,曾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如今撒手人寰,留下的是一个局势危急的蜀国。
想起历史的走向,姜维眉头紧锁。如今的蜀国,国力衰微,人才凋零。曹魏则虎视眈眈,东吴亦在一旁伺机而动。而国内,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各方势力暗中涌动。
姜维坐在案几前,双手揉着太阳穴,脑海中不断回忆着诸葛亮生前的教诲和战略部署。诸葛丞相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那睿智的目光、坚定的信念,以及对汉室复兴的执着追求,都深深烙印在姜维的心中。
“吾定当继承丞相之志,不负所托!”姜维暗暗发誓。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这不仅是对诸葛亮的承诺,更是对蜀国百姓的责任。
姜维起身,走出营帐,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和阴霾的天空,心中涌起一股悲壮之感。昔日,诸葛亮六出祁山,壮志未酬。如今,这副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怎能退缩?
回到营帐,姜维召集了手下将领。众将面色凝重,他们都清楚,失去了诸葛亮这根主心骨,蜀国的未来充满了变数。除了姜维熟悉的廖化、张翼等将领,还有马忠、张嶷也在其中。
姜维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说道:“诸位,丞相虽已仙逝,但吾等兴复汉室之决心不可动摇。如今局势危急,然吾等当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廖化忧心忡忡地说道:“将军,曹魏势大,吾等如今该如何是好?”
姜维沉思片刻,说道:“吾等当稳固防线,以防曹魏趁虚而入。同时,加强内政,安抚百姓,积聚力量。”
张翼接着说道:“可国内人心惶惶,只怕……”
姜维打断道:“正因如此,吾等更要以身作则,稳定军心民心。吾相信,只要吾等众志成城,定能度过此难关。”
马忠说道:“将军,吾等愿追随您,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众将纷纷点头,齐声说道:“愿听将军调遣!”
姜维开始着手整顿军务。他亲自巡查营地,检查兵器装备,督促士兵训练。他深知,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保卫国家的基石。
在训练场上,姜维看着士兵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大声说道:“诸位,吾等肩负着蜀国的未来,唯有苦练本领,方能保家卫国!”士兵们受到鼓舞,训练更加刻苦。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粮草短缺、军备不足等问题纷纷暴露出来。姜维心急如焚,他一方面派人向朝廷请求支援,一方面想方设法开源节流。
在与后勤官员商讨时,姜维严肃地说道:“粮草之事关乎生死,务必想尽办法确保供应。”
负责后勤的官员杨仪面露难色:“将军,如今国内资源匮乏,实是艰难。”
姜维紧皱眉头:“再艰难也要克服,吾等没有退路。”
就在姜维为各种事务奔波忙碌之时,朝廷中也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一些大臣对姜维的军事行动提出质疑,认为此时应当休养生息,不宜再动干戈。其中,尤以谯周为代表。
姜维听闻这些言论,心中气愤不已。但他明白,此时不能与大臣们产生过大的分歧,于是决定亲自入朝,向皇帝刘禅阐明自己的想法。
在朝堂之上,姜维跪地行礼后,慷慨陈词:“陛下,如今虽局势艰难,但曹魏绝不会给吾等喘息之机。若不主动出击,迟早会被其所灭。吾等当继承丞相遗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刘禅面露犹豫之色:“姜将军,众大臣皆言当以休养为主,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姜维急切地说道:“陛下,若此时退缩,必将坐以待毙。吾愿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董允此时站出来说道:“陛下,姜维将军一片忠心,且其军事才能出众,或可一试。”
在姜维的坚持和董允等少数大臣的支持下,刘禅挥了挥衣袍说道:此事明日再议。
姜维走出朝堂,但他已下定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承担起复兴蜀国的重任,不辜负这历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