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舆论握在手,天下都我有。
既然要师出有名,那么大清日报就要开始行动起来了。
彼时,粘杆侍卫带着雍亲王府令牌四处抓人,便引起了京城百姓的注意。
得益于雍亲王这些年的认真干活,他在京城百姓的眼中形象是极好的,尤其是雍亲王府的粘杆侍卫,在百姓们心中,这些粘杆侍卫不动就罢,一动则必是有大事。
所以一见粘杆侍卫出来活动,这里抓抓人,那里抓抓人,抓的还都是些陌生面孔,百姓们就有点小沸腾起来了。
“这是出什么大事了啊?”
“那些人又是什么人啊?”
如此疑惑萦绕在众人心头,久久不能解。
直到大清日报发布了最新一期,他们才得知了事情缘由。
居然是那些狗日的倭寇们!
众所周知,京城嘛,天子脚下,聪明人是最多的,读书人也是最多的。
再加上教育系统已经全面开花,京里的老百姓不论年纪大小,都接受了扫盲行动,读起了挺多书。
而对于那自前朝就一直在海域上对本国进行骚扰袭击的倭寇,百姓们便是没读过书的,都知道他们,并且对他们极其厌恶。
更别提后来朝廷发布的大清日报上,又多番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科普了,他们了解这个国家越多,就越讨厌他们。
现在大清日报又出了一期与倭寇相关的内容,其上揭露了倭寇对于他们朝廷的种种算计,居然试图刺杀来访的使臣,引起大清与西方国家的矛盾,这简直是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朝廷严惩那些胆大包天的倭寇们,最好就是打得他们滚回老巢去!
还有那书读得多的士子,更是大谈要讨伐倭国的事情,书馆酒楼茶楼 ... ... 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在谈论此事。
除却京城,大清日报普及的每一个地界,百姓们都在讨论着。
他们还不太明白朝廷想要做什么,但他们的情绪,就是朝廷所需要的。
师出有名嘛,这“名”已经有了,虽然倭国人实际还没动手,但那又怎么样,谁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实施行动啊。
反正朝廷下发的大清日报这么说,百姓们就全当那些倭寇已经动过手了,一封封请求朝廷严惩倭寇的奏章自大清各地八百里加急传入皇宫。
太和殿上,康熙震怒,直接下令兵部调兵,十日后出兵倭国,讨个说法!
*
毓庆宫
“汗阿玛好贼啊,十日后,三月二十三,他已经成太上皇了,剩下的事情全得我来处理。”
捧着自己的下巴,胤祥唉声叹气地趴在桌上。
在他面前坐着的,是同样唉声叹气的胤禔:“就是说啊,我本来都打算明天就出发前往福州了,行李都收拾好了,结果汗阿玛这一个圣旨下来,我又得等个十天了。”
胤禔想要出去撒野已经很久了,可惜大清无内乱,外患又只是小打小闹,还基本聚集在蒙古那边,都被恪靖她们给处理了,他这直亲王根本无用武之地。
好不容易有个仗可打,汗阿玛还要拉着他多待几天,这给他急得,那颗心都已经飞到海上了。
“大哥,你就知足吧。”
隔壁胤?愁眉苦脸,“你好歹还能出去打仗,我呢?我都不在名单上面。”
作为一个同样想要去战场上的阿哥,即将十八岁的胤?觉得他才惨点呢。
大哥好歹以前常在战场上跑,现在又有机会出海作战,而他呢?
这辈子就没有过出战场的机会啊!
“可恶的汗阿玛,说什么打仗的事有大哥就行了,不需要我,就硬是压下了我的请求,连我抱着他大腿哭嚎都不同意!”
胤?气得鼓起了腮帮子,满脸的不服气。
他都丢下脸面当众撒泼打滚了,结果汗阿玛郎心似铁,根本就不答应他的请求,还说要请他额娘来教育他,这能是个好阿玛?!
“可能是因为你这一招我们已经用了太多次吧,汗阿玛已经免疫了。”
悠哉悠哉端着杯茶赏景的胤礽叹道,作为一个曾经常常抱着自家汗阿玛大腿撒泼打滚的人,他对此深有感触。
胤?听着他的话,忍不住满头黑线,“二哥,你好像挺得意的样子?”
闻言,胤礽白他一眼,“我有什么好得意的,我又不想去打仗。”
他巴不得在家躺平当个闲王,哪里像老大和老十一样热爱战场啊。
“切,你现在也不闲啊!”胤禔嘴一张,又刺起了胤礽来。
还闲王呢,最近不也跟他们一样忙得团团转,有什么好说的。
“ ... ... ”胤礽被哽住了,他沉默一会儿,选择看向看戏的胤祥,微微笑道,“十三弟,麻烦你把他赶出去,好吗?”
毕竟现在十三弟才是太子,在毓庆宫赶人,还是十三弟比较有话语权,所以胤礽直接盯着胤祥,试图唤醒他对自己这个二哥的偏袒。
胤祥呆了呆,对着胤礽的目光灼灼倍感不适,连忙就看向对面的大哥,踌躇片刻,打着商量道:“大哥,您看,要不您先去忙?”
比起二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