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最后一句话:仇鸾害我大明不浅,算是彻底给这次弹劾仇鸾的活动确定了最后的方向。嘉靖帝并没有下圣旨当场把仇鸾推出五门斩首,而是撤了他的职务,交给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没当场杀他,是给仇鸾、也是给皇帝自己留了面子。仇鸾的平虏大将军是朱厚熜封的,仇鸾是这号人、干的这些事,真追究起来,嘉靖皇帝也少不了有用人不察的责任。
缓一缓,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点。不过,仇鸾再想翻身是不可能了。严嵩、徐阶、张居正,有这三位,现任宰相、下任宰相、下下任宰相一块儿出手,仇鸾除了死,他哪还有什么别的出路?
还有一个重要消息,皇帝要召见!朱厚熜又想见戚继光了。
命令陆炳明天下午带戚继光进皇宫,至于进皇宫见面干什么,嘉靖帝并没有明说。不过,以陆炳对他的了解,大概也能猜出八分。
鞑靼一直在城外不退兵,密云、昌平等地百姓受鞑靼人的残害是一方面,京师的威胁一直不解除,这才是明王朝的心腹之患。鞑靼人万一哪天打进来,明朝就完了!
朱厚熜一直在找破敌之策,却始终没找到。之前倚重的仇鸾,结果他还看错人了。可除了仇鸾,满朝文武也没谁拿出过能迅速赶走鞑靼人的好主意。
或许是今天在金殿上看见激烈的朝争,他的心事又被勾起来了。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戚继光。戚继光官不大,却在对外作战中,连续打了好几场胜仗。
东边对倭寇打赢了,北边蓟州守长城,对鞑靼也打赢了!这种时候,嘉靖帝朱厚熜最需要能打胜仗的将军。
“继光,明日面圣,陛下很可能会问你破解鞑靼军的办法。你要是有什么好主意,陛下召见的时候只管说。不用怕说错。这个时候说错话,陛下是不会怪罪的。”
第二天,还是在御书房,戚继光再次见到了大明朝嘉靖帝朱厚熜。嘉靖帝看起来比上回见面的时候憔悴了不少。朱厚熜坐着,陆炳和戚继光垂首站立。
陆炳不愧是皇帝的心腹,他很会猜皇帝的心思。说了几句闲话,嘉靖皇帝就问戚继光对这次鞑靼军入侵有什么看法?
说是看法,其实就是问有什么办法把鞑靼人打发回老家?回他们的草原上去,别在京城以外继续烧杀抢掠,干违法犯罪的勾当。
对这个问题,戚继光早就想过。昨天陆炳和他谈了之后,他整理思绪想到半夜。办法是好办法,但是怎样说服皇帝接受是个技术活儿。
戚继光的办法就是答应鞑靼人进贡、互市、通商。他想来朝贡陛下,您干嘛不接受呢?至于互市、通商,这些商业行为对咱们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呀。
那些整天骑马赶着牛群羊群到处放牧的草原汉子,做买卖还能比咱大明人更精明吗?陛下您不用担心,和他们做买卖,咱大明亏不了本。
戚继光一句亏不了本,把嘉靖帝逗笑了。不过笑过之后,他脸上的愁容仍然在。
当初土木堡之变,明英宗领兵几十万御驾亲征。结果几十万大军溃败,明英宗自己都做了俘虏。导致明王朝实力大损,从那以后就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锋中一直处于劣势。
有前车之鉴在那儿摆着,朱厚熜能不担心吗?他老是担心再发生第二次土木堡之变!
“陛下,这个也不用担心。”戚继光胸有成竹,“土木堡之变之所以发生,一个是太监王振不懂兵法,却胡乱指挥。再一个是当时的军队分工不明、各部通讯不畅。”
“给养、宿营、作战,各部队事先都没有完整的规划;出现突发状况,也没有主帅及时调度处置,怎么能不败?”
“现在我们有京城做依托,城高河深,首先立于不败之地。答应鞑靼朝贡、互市、通商,先让他们把大军撤到长城以外,然后您再派大臣统筹规划、详细论证。”
“朝贡,是鞑靼向我们大明主动表示臣服。互市、通商,则是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给百姓造福的大好事。两国若是能形成良好的通商互市环境,边境又哪来的战争?”
嘉靖皇帝听完,双眉紧皱陷入了沉思。戚继光和陆炳谁都不敢打扰。过了好一会儿,朱厚熜微微点头,“朕累了。陆炳,你先带继光回去吧。”
这是表扬还是批评?戚继光完全搞不懂皇帝的意图。出了皇宫,问陆炳,陆炳也猜不出来。不过他觉得应该是好事,如果是坏事的话,临走之前,皇帝不会这么和颜悦色。
又过了一天,陆炳带回来了好消息:徐阶今天在金殿上夸奖戚继光“条上便宜,部当其议”。皇帝亲口任命戚继光为京师九门总旗牌官。
“继光,这就是陛下对你昨天讲的那些话,给奖励了!”
戚继光都没上朝,皇帝就任命了他职务。京师九门总旗牌官,听着好高大上呀。戚继光问陆炳,这个旗牌官具体负责什么的?
“这应该是个闲差。”陆炳告诉戚继光,以前京城军队没这个官,是皇帝为你专门设立的。看样子你的那套言论,皇帝听了很喜欢。好好干吧,你在京城总算有正式的职务了。
从这天开始,戚继光正式上任!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京城九门巡视。九门所有当兵的看见他都要行礼,叫一声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