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散开了一条路,父女两个被推着往前走,直接走到了领奖台。
“恭喜这两位顾客,喜提大奖,凡是中奖的人员,在店内消费全部九折。”
父女俩对视一眼,进去看了看,是卖家电的店,价格太高,俩人看了几眼就走了,倒是门口摆了两辆自行车,让俩人眼前一亮。
“爸,买辆自行车吧?”
“问问多少钱。”
跟着看热闹的人听他们这么说,赶紧好信儿(爱凑热闹)的打听。
“自行车多少钱?”
“现在活动不要票一百四十元一辆,你们买可以打九折就是一百二十六元。”
“爸,买了!”唐晓初感觉值了。
“行,在哪交钱。”
俩人交了钱,领了缝纫机和自行车,开好了票,拜托工人帮忙抬到了楼下,顺便把缝纫机绑在了车后座,好好感谢了一番工作人员。
唐立冬把唐晓初抱起来放在前面的横梁上,带着她往外骑。
没几分钟就到了一个胡同口,这里是一个半回形的胡同,行人少很隐蔽。
“闺女快,把东西收起来,我们赶紧买票回家了。”唐立冬见旁边没人把自行车停下。
把唐晓初抱下来放在地上。
唐晓初用手贴着自行车,把车还有上面的缝纫机,装零食和衣服的背篓,一起收进了背包里。
顾不上空间背包里塞得满满登登的东西。
两人轻手利脚的往车站赶,着急买票回镇子上。
回镇子的车全程两个小时,唐晓初又用了一次游戏机会,这次还是点了三十次,然后晕晕乎乎的睡着了。
俩人到了镇子上已经下午三点多了,七月份的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街上连行人都看不到了。
俩人热得满头大汗的,赶紧找个树荫底下遮阳。
“闺女,在这等爸,别乱走,爸去雇个车,我们直接回家。”
唐立冬去镇子口找车去了。
唐晓初往里走了走,找了个隐蔽点的地方,拿出了七个背篓。
往第一个背篓里放了九双大人的布鞋,和四双小孩的鞋。
第二个背篓里放了螃蟹二十只,草鱼,白鲢,鲤鱼,和鲫鱼各拿出一条放在一个桶里,又把小杂鱼拿出来五斤,放在里面。
第三个背篓,放了大米和白面各五十斤。
第四个背篓放了猪肉十斤,鸡鸭鹅各两只,还是活的呢。
第五个背篓里放了扫把两把,搓子两个,炕席一张,还有那些小孩玩具都拿出来一套,嘎啦油,木梳,篦子,头花全部拿出来了。
第六个背篓里放了粗布一批,棉布一批,棉花没拿还不是时候,全家人的衣裳各一身,有点装不下,放在玩具上面,继续掏。
开普帽,棉布帽,军帽,给全家男人一人准备一份,普通帽子七个,是给女士的。草帽拿出来十五个,还有六个书包。
第七个背篓放的菜籽油和豆油各十斤,把买的缸拿出来两个,放在一起。
奶奶用油很省,还会自己榨猪油吃,这些能用一阵子了。
整理好东西她又把自行车和缝纫机拿出来,拿出深色的旧布把东西一一盖住了,这么多东西,被人看见了搞不好会被抢的,这时候的治安,还没有那么严谨。
这些都是日常要用的东西,都得过了明路,要不然被人看见,指不定怎么猜测。
等了二十多分钟,唐立东就坐着驴车回来了。
赶车的大爷要下来帮忙往车上抬东西,唐立冬没答应。
闺女盖的那么严实,肯定是怕外人看的。
自己一个人吭哧吭哧的把东西往车上抬,最后剩两把扫把和炕席,实在太大了,只能横着放在背篓上面。
驴车本来就不大,放了这么多东西,后面已经没有地方坐人了。
“你抱着孩子坐到前面来。”赶车的大爷指着前面的车辕边的一小块地方。
“抱好喽,这要是掉下去,那可就出大事咯。”
唐立冬一个大男人,委委屈屈的挤上去,把唐晓初搂在自己怀里。
唐晓初看着他无语的翻了个白眼,这么多东西,咋不找个牛车,这驴车太小了,也不怕翻车?
看俩人坐好了,赶车的大爷一扬鞭子抽在毛驴屁股上,毛驴被打立即小跑起来,驴车颤颤巍巍地驶出了镇子。
大爷一路挑大路走,大路两边都是杨树,树荫浓密,唐晓初坐在车辕边上,一路清风拂面,感觉特别的凉爽。
她觉得有意思极了,驴车一路晃晃悠悠,她一路上东张西望,就这么走了三十多分钟,就到了上河沿村。
唐立冬给指了回家的路,大爷一路把车赶到了唐家门前。
“这坡倒是能上,就怕你这东西再洒了,你回家喊人出来搬一下吧。”大爷把车停好,下来看了看路说。
“哎行,大叔你等等。”唐立冬下了地要回去喊人。
“不用爸,我去叫。”
唐晓初下了地,一路小跑着上了坡,使劲拍了拍自家大门。
“爷爷!大爷,开开门!”唐家的大门修建得一人多高,从外面是看不见里面什么样的。
二大爷手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