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你六十八,交了定金十块了,再给我五十八块钱就成,以后买鱼还找叔啊!”
“成,大叔你以后看见好的螃蟹记得给我留。”
“你爱吃河蟹子啊?成,过了八月你再来,叔给你准备大盖的。”
“那我可记住了叔,你这木桶卖不?这么多鱼,没水可不行,我们也没准备。”
“十三个桶都是旧的,算你两毛钱一个,你看中不?”
“成,我要了,给你两块六毛钱。”
这桶看着不怎么样,其实又大又结实,买下来不亏。
卖鱼夫妻俩走了以后,父女两个看着满地堆成山的东西面面相觑,买的时候不觉得,现在都放在一起,都连成片了。
“爸给你把风,你从那头悄悄地的起来。”
唐晓初点点头,开始一件一件地往空间里收东西,还好有先见之明,让唐立冬编好了柳条筐放在背包格子里,现在不用仔细区分,随便装就行。
因为东西遍地都是,怕被人围观发现他们的秘密,唐晓初不敢迟疑,摸到什么收什么,就这还用了好半天的功夫才把地上的东西都收光了。
她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叫了唐立冬一声。
“好了爸。”
“没事吧,脸色怎么这么差?”唐立冬一回头就看出了她脸色不对。
“收得太多太急了,精神跟不上,爸我要赶紧睡一觉,咱们先去市里吧,到了你再叫醒我?”
“你都这样了,咱们先回家去吧?”
“不行,今天花了那么多钱,咱们还是去回回本吧。”
“刚才花了多少啊?我也没个数……”
花了小七百块,但是她不能跟他说啊。
“花了不少,还有剩的,你别担心。”
“还剩多少了?”
“两百是有的。”
“那就够用了。”
唐立冬这几个月在镇里卖菜卖大鹅,加上唐家父母给的买菜钱,也差不多有四五百块了,现在一听说有两百,心理觉得够用了,就不再问了。
唐立冬也顾不上跟朋友打个招呼,背起唐晓初就往车站赶。
去松市的车票是两块五毛钱,小孩不要票,唐立冬买了票,找到那个白色掉漆的汽车,上车找个靠窗的位置放下背篓,把唐晓初抱起来放在肩膀上轻拍。
车上人不多,要等满员才能发车,但是这人上上下下的,吵闹声不断,唐立冬把闺女抱在怀里,用手捂住她的耳朵,想让她睡得安稳些。
汽车走走停停,车上的人上上下下,过道上渐渐堵满了乘客带上来的扁担,背篓,包袱还有活着的鸡鸭,最离谱的是有人怀里还抱着一只猪崽。
那味道,简直要命!
连农村长大的唐立冬都忍受不了,还不敢开窗,怕怀里的唐晓初吹风着凉。
这一路,连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的唐立冬都晕车了。
终于到了松市车站,他单手抱起孩子,拎着背篓一个箭步就冲到了门口,等到车门打开他第一个冲下车跑到路边,找了一颗树就开始大吐特吐。
连路人嫌弃的眼神都顾不上了。
唐晓初被他抱着,这会儿也醒了过来,看他爸趴在树上吐的昏天暗地的。
赶紧拿出一瓶可乐递给他,没办法,她也没带水啊。
过了好一会儿,唐立冬才缓过劲来,用可乐漱了口。
“走吧闺女,我们坐车去工人家属院。”
“爸你好点了吗?要不我们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吧?”
“爸没事,就是晕车了,见风就好了。”
“那好吧,我们在这附近转转,我刚才看见这里也有卖东西的,看看都是卖啥的。”
“你还要买东西啊?”唐立冬一惊。
“碰到合适的就买,别的就不买了。”
“走吧,爸带你逛逛,下午两点,我们就回去。”
六十年代的松市,街道还不是柏油路,都是水泥铺成的,小路上还是砖石路。
道路两边的楼房也不太高,最大的建筑就是百货大楼了,修建了四层,占地还挺大的,门前的小广场上修建了两个花坛。
唐立冬知道唐晓初第一次出门,就带着她四处走走。
唐晓初对这个时代是陌生的,看到什么都觉得新奇,跟电视上看到的还是挺像的。
俩人逛了一会,唐晓初就催促唐立松带她去家属院了。
“爸你知道单位家属院或者医院家属院吗?就是那些有编制的铁饭碗,我们先去那试试。”
“走吧,前面不远就是。”
俩人找了个角落,把大鹅放出来三只塞进背篓里,很快找到一个小区,刚想往里面走,突然出来一个大爷,喊住了他们。
“干什么的?这里不让外人乱进。”
“爷爷您好!我们是来卖大鹅的,想进去问问有没有人买大鹅。”唐晓初知道这是门卫了,赶紧上前打招呼。
“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里不让外人进,走走……”
“我们就在门口摆一摆行吗?有人想买我们就在外面卖给他。”唐晓初知道家属院都看得比较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