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越70之美酒飘香
  4. 第94章 酒坊
设置

第94章 酒坊(1 / 1)


其实闻晴五天前来过店里,不过庄西恩他们已经把变速器套装卖光了,现在正等米下锅。

闻晴赶紧说:“昨天才收到,今天就送过来,一点都不敢耽搁。”

大家把东西卸下来,放进了商店。

方园也说:“已经断货两天了,今天还有人来问,现在预约的人都有四十个了。”

闻晴问:“你们现在都是等人上门改装吗?”

林清源说:“唉,收旧自行车也不容易,一个星期最多收得到十多辆,我全市都跑遍了。”

闻晴问:“你们有自行车厂的关系吗?可以找自行车厂买些零件自己组装。”

方园恍然,说:“这个可以试试。”

他以前是自行车厂的,有关系。

庄西恩说:“自行车厂生产的零件不都是自己用吗?会卖出来吗?”

闻晴说:“自行车厂生产零部件时都会多生产一些的。”

庄西恩说:“对呀,小胖,你去把你们厂里的哥们请出来吃个饭,咱们合计合计。”

如果方园哥们能够弄些零件出来,不妨给他们一些好处。

次日,庄西恩请了方园哥们喝酒,了解到他们确实有一些多余的零件,都是被厂里的人私下偷出去卖掉,如果他们要,可以向厂里买。

大家约好每个月给方园弄五十辆自行车的零部件,在采购部门工作的一个哥们还说,以后可以在采购时帮他们买些零部件,一个月一百辆车没问题的,只是价格要比厂里的零件高出半成,算是自己的费用。

接下来几天,闻晴泡在图书馆琢磨酿酒工艺,虽然她在空间里酿过酒,甚至在后院也酿过酒,但是大批量酿酒还是不一样的。

现在已经是80年,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起来。

闻晴打算开酒坊,酿酒设备、工具和酒窖都已经准备好了,空间里种植的庄稼也进行了调整,高粱种100亩,稻谷80亩,其中糯米种了30亩,小麦70亩,玉米60亩,大麦40亩。

每一季能够收获高粱7万多斤、稻米5万多斤、小麦5万多斤、玉米4万多斤、大麦3万多斤。

此外,她还在山坡和茶园里栽种了大约20亩豌豆,每一季能够收6000多斤,用来做酒曲。

空间里的庄稼一个半个月成熟一次,但翻耕、播种、施肥、收割都要花时间,所以一年能收获6次,足以满足一个小酒坊的粮食需要,加上空间里的二十个陶缸和四口酒窖酿酒所需的粮食,也都足够。

后院的酒窖已经培养好,酿酒的设备是她在港城买的,上面有国外的商标,现在不能拿出来让人看见。

现在个体户的规矩是雇佣员工不能超过8个,她打算自己设计蒸馏设备,把温控、水处理等流程做到自动化,尽量节省人力。

闻晴查阅了图书馆里酿酒方面的书籍,整理出酿酒工艺手册,准备拿出去培训员工。

闻晴一边上课,一边抽时间去平京周边的乡村找酿酒作坊,她还是想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经营酒坊的,但是动乱中很多乡村酿酒作坊都关门了,寻了很久,才在深山一个村子找到一家做烧酒的作坊。

这个作坊采用的是传统的固态酿酒法,就是与闻晴做酒的方法一样,她品尝了他们酿出的白酒,感觉他们酿出的酒估计是由于酒窖、酿酒温度和环境控制等问题,杂质较多,白酒的口感不太好,香气比较杂。

她向酒坊的师傅请教了酿酒和做酒曲的方法,与自己的心得进行了对比。

还买了他们酒坊的酒甑子、磨粮食的大磨和100斤酒曲。

为了做酿酒设备,她去了校办工厂,自己出钱买了不锈钢薄板、铁皮和其他零件,做了一个大蒸锅、冷凝器、带搅拌功能的不锈钢大桶,自动传送机,又让校办工厂转让了几个温度计给她,凑齐了酿酒设备,虽然有些粗糙。

她找到柳队长,请他开了证明,办理了个体户执照,她的酒坊正式开张。

酒坊的工人是在村子里找的,柳队长介绍了自己的儿子柳泉和老婆的侄子王建国来酒坊做工,两人都是三十来岁,比闻晴大了五六岁,闻晴给工钱是每月三十元,不比当地厂里的工人少,又在村里干活,柳队长满意得不行。

闻晴带着两人安装好设备,又去村外集市上买了粮食,骑着三轮车拉回后院,让村里人看见,这主要是为了掩人耳目。

晚上,她从空间里拿出5000斤高粱、3000斤粳米、3000斤糯米、2000斤小麦、2000斤大麦、3000斤玉米、1000斤豌豆,一半放进了前院东厢房,一半放进后院。

从空间里拿出2000斤酒曲放在后院小曲房里,水缸里的水是井水混合着空间泉水,这是为了提高成功率,以后逐步使用井水,万事俱备。

正式开工那天,闻晴带着柳泉和王建国,把高粱、小麦、稻米、玉米、稻壳洗干净,又稍稍磨碎,烧了开水,等水温降下来后,再把粮食浸泡下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