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核聚变航母的组装工作进入最后阶段时,李卫东的心思却已经放得更远。
他清楚,航母虽是海上作战的核心,但它绝不是单独存在的。
为了确保航母的安全和作战能力,一个完整、高效的航母战斗群至关重要。
这个战斗群不仅需要航母和驱逐舰,还需要各种类型的护卫舰、补给舰、潜艇等舰艇,才能在复杂的海战环境中形成真正的战斗合力。
李卫东站在航母的甲板上,俯瞰着整个造船坞的繁忙景象。
巨大的钢铁模块正在组装,工人们忙碌地焊接着航母的最后部分,电磁弹射器和舰载机的测试已经进入了关键阶段。
但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和作战能力,不能仅仅依靠航母和驱逐舰。
航母的强大火力和舰载机群虽然可以在战斗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但航母本身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其他舰艇来提供全面的护航和支援。
尤其是在远洋作战中,航母战斗群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必须具备强大的防御和作战能力,才能确保航母的安全。
于是,李卫东决定设计一系列辅助舰艇,来完善整个航母战斗群的作战体系。
从护卫舰到潜艇,再到补给舰,李卫东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具备最强的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首先,李卫东将目光投向了护卫舰的设计。
护卫舰是航母战斗群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通常负责防空、反潜、反导等任务,在航母的外围形成一道防御屏障,确保航母免受敌方潜艇、战机以及导弹的威胁。
李卫东非常清楚,航母战斗群在远洋作战时,最大的威胁之一来自敌方的空袭和导弹打击。因此,他首先提出了设计一款防空护卫舰的构想。
这款护卫舰的核心任务是为航母和其他舰艇提供远程防空保护,确保航母战斗群免受敌方战机、巡航导弹甚至弹道导弹的威胁。
李卫东决定为这款护卫舰配备最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和防空导弹系统,确保它能够在最远的距离上发现并拦截敌方来袭的导弹和战机。
“相控阵雷达必须具备360度全向扫描能力,同时能够追踪多达数百个目标。”李卫东在设计图纸上画出了护卫舰的雷达布局。
“这款护卫舰不仅要能发现敌方导弹,还要具备足够的反应速度,迅速发射防空导弹进行拦截。”
李卫东为这款防空护卫舰设计了垂直发射系统(VLS),每艘护卫舰将配备数十枚防空导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发射,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空网。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导弹的发射速度,还极大增强了护卫舰的火力持续性。
“除了防空导弹,我们还要为这艘护卫舰配备近程防御系统(CIWS),确保在敌方导弹突破第一道防线时,依然能够进行最后的拦截。”李卫东在图纸上补充了一套近防炮系统,确保护卫舰在面对密集导弹攻击时,依旧具备强大的自我防御能力。
除了空中威胁,潜艇也是航母战斗群在远洋作战中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敌方潜艇可以隐蔽接近航母,通过鱼雷或潜射导弹进行攻击,威胁航母的安全。
因此,李卫东决定为航母战斗群设计一款反潜护卫舰。
“这款反潜护卫舰必须具备强大的声纳探测能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敌方潜艇的位置。”李卫东在设计图纸时,特别强调了声纳系统的重要性。
他为这款护卫舰设计了一个拖曳阵列声纳系统,这种声纳能够在极远的距离上探测到潜艇的踪迹,并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潜艇的具体位置和航行轨迹。
“反潜护卫舰不仅要能发现潜艇,还要具备快速打击的能力。”李卫东在反潜护卫舰的武装系统中,增加了反潜鱼雷和反潜导弹。一旦发现敌方潜艇,护卫舰可以立即发射鱼雷或导弹,将其击沉。
除此之外,李卫东还为这款反潜护卫舰设计了一个直升机甲板,能够搭载反潜直升机,进一步扩大其反潜作战的范围和打击能力。
直升机可以通过投放声纳浮标和反潜鱼雷,进一步增强护卫舰的反潜作战能力。
除了防空和反潜护卫舰,李卫东还设计了一款多任务护卫舰,这种护卫舰具备高度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作战需求执行多种任务。
“多任务护卫舰要具备反舰、反潜和防空的综合作战能力。”李卫东在设计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这种护卫舰的多功能性。
他为多任务护卫舰设计了一套模块化武器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作战需求,快速更换武器配置。
比如,在执行反舰任务时,护卫舰可以挂载多枚反舰导弹,执行远程打击任务;在执行反潜任务时,则可以快速切换为反潜鱼雷和声纳系统。
“模块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护卫舰的作战效率,还能大大节省武器更换的时间。”李卫东解释道,这种设计理念与他之前为舰载武装直升机设计的模块化系统一脉相承,确保护卫舰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具备高度的适应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