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乃轰动朝野之事,用不了多久,便会流传开来,倒也不算什么朝政密事,章彦成没提明兆在萧公子身边安插眼线一事,只说有位御史参了萧大人一本, “原本父皇只是要查萧大人受贿一事,哪料竟又牵扯到右相于大人。” “于大人?”对于此人,瑾娴略有耳闻,“那不是太后的侄子吗?” “正是他!”这是章彦成始料未及的结果,他只想用萧大人对付太子,从未想过要对于大人下手, “那人不仅给萧大人行贿,就连于大人也有份儿,父皇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查,甚至还让我与刑部一起督办此案!” 对此章彦成十分头疼,“父皇这不是在给我出难题嘛!” 略一思量,瑾娴已然明了,“于大人是太后的亲人,所以你不想动他?” 章彦成自小生活在皇宫,他清楚的知道人情世故背后的那张网有多密,谁能动,谁动不得,他心知肚明, “于大人是皇亲国戚,动他便等于得罪太后,再者说,于大人在朝为官多年,他的势力盘根错节,许多官员都是他的门生,我若查他,那么其他官员也难逃一劫,这可不是一桩小事,我不秉公,父皇不悦,我若秉公,便会在无形之中得罪很多人。” 他的话音已然彰示了他的态度,“所以……你不想接手此事?” “这烫手山芋,谁接手谁倒霉。我在想,该找个什么借口回绝,又不让父皇起疑。” “可那些贪官受贿,的确是大错,皇上让你查,你只是听从皇命而已,这也是为大尧做好事,百姓们会感激你的。” 瑾娴之言讲的是理,但她却忽视了人情,“你说得对,父皇和百姓们都会感激我,可百姓们的感激又有什么用呢?可能父皇只是拿我当刀使,让我帮他除掉蛀虫,其他被牵连的官员却会恨极了我! 我也想整顿吏治,但在我没有拿到皇位,没有登基之前,我还不能得罪众多官员,那样做,无疑于堵死自己的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抵制我,我便没机会再争皇位。” 考虑到这一点,章彦成才不愿冒这个险。 瑾娴忽然想起一件事,书中的章彦成也是抱有这样的想法,他不愿在这个时候得罪太后和朝臣,是以找了个理由婉拒了这个差事,最后尧帝将这差事派给了章彦安。 章彦安秉公处理,虽然得罪了太后和许多大臣,但却因为铁面无私,处事得当而被皇帝赏识。 经此一事,尧帝才对章彦安刮目相看,坚定了选他为继承人的决心! 既已知晓后事,那么瑾娴就必须改变章彦成的想法,“你可曾想过,也许这是皇上对你的一种考验。正因为所有的皇子都不愿得罪太后和于大人,所以皇上才期待他的某个儿子可以不畏强权的站出来,替他分忧。” “可你要知道,现如今的太后在皇帝面前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一旦太后厌憎我,在父皇跟前说我的坏话,那么我就更没机会了!”太后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章彦成不得不顾忌,瑾娴却有不同的看法, “皇上若真的顾念太后,就会想法子压下此事,而不是派人去探查。他既查了,就证明他没把太后当回事。” “那是因为这事儿被吏部那边闹大了,皇上没法儿收场,才会下这样的令。兴许他只是做做样子,并不是要严查到底。” 自古圣心最难测,瑾娴若没有看过这个故事,她也不敢肯定皇帝此举究竟是何意,偏她知晓后续发展,她才会十分肯定皇帝的用意, “做戏大可找刑部的人,或是其他官员来审,找皇子作甚?我认为皇上这是在试探你,他想看你面对棘手之事的态度,是圆滑的避让,还是勇往直前,不畏权贵!” 原本章彦成十分坚定自己的想法,但瑾娴之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皇帝一般不会做无用之功,他突然安排皇子审案,可能真的是有其他的用意,但也有可能只是瑾娴想多了。 “此事非同小可,且等我细细思量之后再说。” 成败在此一举,只要章彦成能办好此事,皇帝的心就会偏向他,那么他离皇位也就不远了,然而这些事只有她知晓,章彦成是不知晓的,她总不能跟他说,我知晓剧情吧? 真相不能说,劝他他又不信,瑾娴不免有些焦急,“你要认真考虑,千万别着急拒绝。一旦拒绝,这大好的机会便没了!” 瑾娴的焦虑态度不禁令章彦成心生诧异,“你只见过皇上一面,对皇上并不了解,平日里你也不曾对政事发表过任何意见,为何这回你如此笃定,认为皇上是在考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