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德擅长文艺片,但她一直以来的票房成绩并不十分亮眼。”苏灵溪沉思着说,“这是她的局限所在,也是我的优势。”
“我想塞琳娜导演之所以没有直接选定她来饰演贝蒂,很大可能是对这方面心存顾虑。”
一直以来,米娅.塞琳娜展现给外界的形象都是专精于文艺片的新锐导演,在苏灵溪看来,《夜梦巴黎》或许是塞琳娜用来打破这种固有印象的突破之作。
如果她还打算遵循之前的拍摄风格,就不会大胆启用贝蒂这么一个外国角色作为女主角,更不会给外籍演员广发试镜邀请。
梅洛德在文艺片里的表现堪称无可挑剔,在法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一骑绝尘——如果塞琳娜只是想继续拍一部文艺片,其实根本没必要试镜,直接接受梅洛德的毛遂自荐就行了。
“的确。”阮棠点了点头,“塞琳娜是个很有野心的导演,从《夜梦巴黎》的剧本梗概不难看出来,这是一部比她以往作品更偏商业化的爱情文艺片。”
“显而易见,她正跃跃欲试地寻求着转型,《夜梦巴黎》只是她试探市场的第一步。”
拘泥于文艺片,一心只想冲奖、曲高和寡的导演并不是没有,但塞琳娜明显是想要把票房奖项两手抓的那类人。
就像国内的郑决、曹一平等导演,明明各自在擅长的类型领域已经做到了最佳,却依然忍不住想要挑战科幻类视效大片。
究其原因,终究绕不开票房二字。
票房高才意味着赚钱、出圈,才能更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叫好不叫座说到底还是属于小众自嗨。
有钱赚谁又会不想赚呢?
阮棠前前后后跟很多导演打过交道,大致能猜到塞琳娜的想法。
“塞琳娜年纪不大,想必她还不甘心就这样被市场贴上文艺片导演的专属标签——”
能在某个类型片领域做出名堂来固然很好,但又有哪个导演不想当商业片文艺片齐抓的全才呢?
能够被多个领域的受众所认可,对于导演而言也是一种荣耀。
苏灵溪听明白了阮棠的意思,接着她的话继续往下说,“——所以《夜梦巴黎》是她必须抓住的转型机会,她对待演员的选择会更加慎重。”
“撇开演技不谈,演员本身在票房上的号召力大概也会成为她选人时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的,所以现在话题又回到了你的票房号召力这件事上。”阮棠喝了一口水,“德夏内尔在塞琳娜面前提起过你,再加上柏林影后的头衔,我想她这段时间会很关注你即将在多个国家分批上映的新电影。”
可以说,不管是金像奖还是《夜梦巴黎》的试镜,都跟《蔷薇刺》最后的全球票房成绩息息相关。
柏林影后听起来是个了不起的称号,但能带来的切实好处其实很有限——毕竟这只是一个电影节奖项,而不是奥斯卡。
最大的好处可能是让苏灵溪在欧洲的知名度有了显着性提升。
至于海外资源,归根结底还得靠她自己争取。
无论海内海外,所有人都在观望苏灵溪拿奖后的发展情况,一尊柏林影后对于电影票房的影响究竟是否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她会不会像当初的沈蔓一样,惊艳闪耀却又转瞬即逝?
……
“小张,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办内部试映会?还是在华影国际影城办吧?”
“婉华,到时候千万记得给我留一张试映会的票。”
“我听说你们下周要办内部试映会?老李,就凭咱俩的交情,这票肯定得给我留几张吧?”
……
《蔷薇刺》主创们即将办一场内部试映会的消息一经释出,立马引起了各界关注。
来自四面八方的电话更是扰得电影宣发方不得安宁。
对于国内的影评人们而言,早在《蔷薇刺》在柏林电影宫进行世界首映之初,他们就已经被这部片子牢牢吸引住了眼球。
首先,这是电影新星苏灵溪出道以来首次挑战文艺片题材;其次,《蔷薇刺》作为一部华语片,居然能够在柏林电影节上收获那么多评委以及电影圈名人的好评和称赞!
说实话,这是他们完全没有想象到的盛况。
也许在外界看来,那些眼花缭乱的通稿让人分不清虚实,但对圈内的专业人士来说,什么是吹出来的虚假繁荣,什么是凭实力获得的赞誉,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评委们在哪个场合说出了哪句话,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没有哪家媒体会冒着损害公信力的风险去杜撰。
而苏灵溪背后的资本力量显然使唤不动这些海外名人,更不可能逼着他们说些违心话。
只有可能是电影本身的内容足够惊艳,征服了他们的心。
种种推测之下,影评人们不由得更加心痒难耐,恨不得电影马上就能在国内上映——事实上,影评人们的心态一贯如此,不管别人是夸还是贬,片子好看与否,大部分人更想要靠自己来做出最终判断。
于是乎,在3月初的一个傍晚,《蔷薇刺》正式在帝都市中心的华影国际影城开启了首场内部试映会。
试映会开始前,唐婉华携剧组主创们提前一步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