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曾忆乡坐下,许校长对他说:“曾老师,中学部已经召开行政会议,决定从本学期进入新一轮教改。你应该知道,咱们中学部困难缠身,再不改革,这蓉城恐怕就无咱们中学部的立锥之地。今天想听听你对中学部目前面临的困局有什么建议?”
曾忆乡不知道许校为什么今天要和他讨论教改的事情,不是有教务处主任吗?这种事好像还轮不着校长和他曾忆乡来讨论吧。于是就回了许校一句话:“许校,这件事你和汪主任讨论似乎更合适一些。”
“汪主任的建议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我想听听你的。”许校依然很执着。
曾忆乡还真的有点犯难,话说过头了就可能把教务处汪主任得罪了。没说到点子上,又可能被许校误解是敷衍他。一时间,他举棋不定。
“没关系,就我们两个闲聊,不要有顾虑。”许校鼓励的说道。
“好,许校,我就说一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不对的地方,您多多批评。我认为教改的主阵地还是应该聚焦课堂,要精耕课堂,以课堂为抓手,逐步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
曾忆乡终于打开心扉,畅所欲言。
“我个人认为本次教改的最高目标是形成我们中学部有自身特色的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并通过推进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形式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的目的,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最终我们看得见的一定是学生成绩的提高。”
见许校没有反对,曾忆乡又继续说下去,“教改要成功,我认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正确、科学的教改理念。二是有一个坚决执行教改的核心人物,并由这个人来完成教改的系统计划。三是教改必须自下而上,必须赢得中学部全体老师的支持。”
“如果这三个条件任缺一个,教改都不可能获得成功。”讲到这里,曾忆乡就不说了,跟领导说事,点到为止。
许校一听,心中叫好,这不正是自己先前的分析结论吗?他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们有情绪有不同意见咋办,肯定有人会反对的。”
“教改受到质疑和反对是一件很正常的现象,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教改的理念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吸引老师。二是要看改革者用什么方法引导不同意见的人统一到自己的理念之下。”曾忆乡回答。
接着他又说,“求大同存小异是一种常态,不必苛求每一个老师都认同教改的理念。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普及推广教改理念,让不同意见者看见教改的好处。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教改走到一起。”
闻罢,许校轻轻叹了一口气,“你说的对,上一次教改我太心急了一些,以至于仓促不周,这是我的责任,的确是我没有做好。”许校长大度地承认自己的失误。
“但是我不甘心,我想曾老师肯定也不会甘心目前这种危局吧。所以,我想重新再干一次,这次要干就一定要干成功。但是,我需要大家伙帮忙。我希望大家上下同心,一起将这件事情干成功。”
许校今天有很多地方给曾忆乡的感觉和原来不一样,不客气的说,许校原来在曾忆乡心目中的印象是做事缺乏章法。许校不像前任刘校那样在公办学校校长的位置上历练过相当长的时间,哪样风雨没有见过。
而许校没有这样的成长经历,他擅长的是教学,而非管理。他连副校长都没有干几年,就迅速被提升为校长,很多事情还没有经过历练。联想到上一次教改的失败,曾忆乡想,这恐怕是许校为经验不足而买的单吧。
可是今天不一样,从交谈中曾忆乡发现许校变得坚决、果敢,同时也显得灵活。曾忆乡隐隐的觉得这是件好事。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领导人任不犯糊涂,在无外部环境的干扰前提下,这个单位或者民族或者国家就一定能够能够兴旺发达,差别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不知道许校是否已经和班子的其他领导都沟通好了?”曾忆乡好奇的问了一句。
“我们在开学前已经开会商讨过这个问题,最核心的意见已经成型,接下来就要看你的。”许校微笑着看向曾忆乡。
“看我的?”曾忆乡疑惑的看着许校。
“经我提议,中学部行政会议通过,任命你为中学部研培室主任,负责本次教学改革的具体事宜。此任命已经上报董事会,任命下午就会到。下周星期一在升旗仪式上正式宣布任命,你即刻走马上任。”
“哎,许校,这个事,这个事,来得有点突然,我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啊。我担心做不好,误了您的大事。您是不是重新考虑考虑?”
“曾老师,我查阅了你从2010年至今的所有重大考试的成绩,在年级上一直名列前茅。”
“这是其一,另外,你带班很有一套,班级管理与建设也是中学部中做得最好的。这说明,曾老师是一个有能力、有本事的老师。再说,刚才你不是讲得挺好的嘛,怎么要真正上战场了你反而推辞了呢?”
“本学期学部开始新的教学改革,这次改革涉及我们中学部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此,我们要找一位既有改革意识又有实操经验的人来负责教学改革的具体事务。你在教研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