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三国:我能趋吉避凶
  4. 第83章 匈奴大军南下
设置

第83章 匈奴大军南下(1 / 1)


对于华军的到来,蒲类国北方的移支国和匈奴国,自然也收到了这一消息。

移支国,这个偏居北天山以北的小国,虽与蒲类国同为西域的微小存在,却因地理位置的劣势,无缘丝绸之路的繁华与富足,心中难免生出几分不甘与嫉妒。

然而,实力不济的他们,无法直接挑战蒲类国占据伊吾城的地位,于是,一个狡猾的计谋悄然在移支国王的心中生根发芽——他们企图借助北匈奴的力量,来一场“借刀杀人”,让匈奴南下攻打蒲类,自己则好从中渔利,分一杯羹。

北匈奴,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游牧民族,在经历了汉朝的多次沉重打击后,已不复当年之勇。他们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两部分,南匈奴融入了中原,而北匈奴则一路向西,一部分融入了中亚的康居、大月氏等国,另一部分则坚守在阿尔泰山周边,由单于呼延王统率。

呼延王,这位北匈奴的领袖,心中怀揣着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渴望。他以为,远离了中原的华朝,正忙于战后重建的华朝,无暇顾及遥远的西域,因此,当移支国提出联手攻打蒲类的提议时,他欣然应允。

在他看来,这既是重振匈奴声威的良机,也是解决冬季物资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正当匈奴大军磨刀霍霍,准备起程南下之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晴天霹雳般传来——华朝竟然派遣了三万大军进入西域!

西域,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口稀疏,国家众多,且大多国力弱小。汉朝时期,仅凭数千精锐,便能依托西域都护府,维护丝绸之路的安全,掌控西域三十六国。而今,华朝竟一下子派出了三万大军,其意图何在?是要将西域各国悉数征服,像中原那样直接纳入版图吗?

这一消息,无疑在匈奴国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匈奴的生存之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西域各国的压迫与掠夺,以维持其部落的强盛与繁荣。一旦西域被华朝所控,匈奴将何去何从?继续向西迁徙?但那将面临着康居、大月氏等国的阻挠与排斥,之前的匈奴人便是因此而被分散融入当地生活。

匈奴,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民族,如今已只剩下北匈奴这一支孤军奋战。东有鲜卑的威胁,西有康居、大月氏的阻挠,若再失去西域的上贡补给,匈奴的冬天将异常艰难。

因此,对于华朝的大军压境,呼延王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迎战。他必须集结全部的力量,与华朝决一死战,以维护匈奴的尊严与生存。

然而,此时的匈奴,在经历了分裂与西迁之后,已不复当年之勇。他们的人口锐减,兵力不足,即使全民皆兵,出去老弱病残后真正能够战斗的,也仅有五万人左右。

尽管兵力不足,但呼延王依然决定倾巢而出,与华朝大军决一死战。他召回分散在西域各地的骑兵,将王庭的五千主力与各地返回的士兵汇合,拼凑出了五万大军。

他心中暗自盘算:华朝虽有三万大军,但其中一万为骑兵,两万为步兵;而我方全是骑兵,机动性强,速度快,且人数占优,此战必胜无疑。

然而,呼延王却忽略了华朝军队的战斗力与战术素养。他以为华朝军队只是徒有虚名,却不知华朝经过数年的统一战争,军队早已锻炼得如铁壁铜墙般坚固。

太平七年五月底,匈奴大军如黑云压境般抵达了移支国的都城娄梵谷。这是一个位于山谷之中的小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得名。然而,这座小城却未能逃脱匈奴的铁蹄与战火。

移支国本就弱小,又怎能抵挡得住匈奴大军的侵袭?匈奴人如同饿狼般扑向这座小城,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与虎谋皮的移支国国王、大臣们纷纷被杀,他们的头颅被悬挂于城头之上,作为匈奴胜利的象征。而移支国的粮食、金银财宝等积累,也全部被匈奴人掠夺一空。

在这场浩劫中,只有数十名机敏的老百姓逃脱了匈奴的魔爪。他们趁着夜色,翻越北天山,准备向驻扎在蒲类国的华朝大军求救。在翻越北天山的途中,他们遇到了张辽派出的华军斥候。

这些斥候是华朝大军的耳目与先锋,他们深入敌后,搜集情报,为大军提供准确的敌情信息。当这些移支老百姓向斥候们哭诉移支国的遭遇并请求救援时,斥候们立刻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他们迅速将这批老百姓带回蒲类国,并向张辽报告了移支国被灭、匈奴人五万大军南下的消息。

张辽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准备迎接这场关乎西域稳定的决战。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