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政眯起了眼。
“外儒内法吗?”
汉朝也知道法家才能帮皇帝解决实际问题,可是为了避免走秦二世亡国的路,搞出来披着儒家皮的法家。
先秦的法制本是比较薄弱的,自商鞅提出“法治”后,秦朝的法制才开始逐步完善。
商鞅强调了人性本恶,因此主张通过法律来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从而引导人们步入善良与有序的社会生活。
而儒家则认为人性本善,要施以“仁政”。
这两种理论就是对立的。
嬴政对此饶有兴趣,他也想看看汉朝能将儒家改造成什么样。
当然,他也意识到秦朝的律法比较严苛,他也在寻求解决之法。
......
【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第一个是大一统的理念,出自儒家的《公羊春秋》,这为“外儒内法”的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个是天人感应的观念,它源于阴阳家的思想,这就通过神话皇权和孔子,进一步论证了帝王统治的合法性。】
【第三个是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制定了一套“君为成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等级秩序。】
【除此之外,董仲舒还融合了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部分思想。】
【例如,他借鉴了道家对“有”与“无”的理解,进一步阐释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他也主张建立完善的律法制度。】
【可以说,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已经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