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宋神探志
  4. 第三百五十三章 杨公宝库的传奇故事
设置

第三百五十三章 杨公宝库的传奇故事(2 / 2)


里面最擅于应变的迁哥儿和荣哥儿,用契丹语道:“你们去燕京街头转转,买些当地特产,多看看风土人情,回来说与我听!”

两人心领神会,同样用契丹话回道:“是!公子!”

自从和萧远博学了契丹话后,狄进在空闲时期,同样教了身边人一些契丹的基本用语,一方面是有个交流的语境,不至于很快遗忘,另一方面也是为将来的出使作准备。

现在正好用上,迁哥儿一开口,发音已经颇为标准,荣哥儿稍差了些,但普通交流没问题。

很快,两人就带回一个重要消息,近来有关渤海密藏的消息在燕京城中甚嚣尘上:“公子,根据那些人所言,密藏共有三座,如今已经被启出一座,剩下的还有两座等待有缘人去挖掘,故而民间议论纷纷,更有许多人干脆抛下其他,就往辽东而去了!”

狄进问:“议论的人群里,以哪一族居多?”

迁哥儿想了想:“这倒是看不出,好像都有议论,但多是身怀武器的江湖客!”

狄进又问:“官府作何应对?”

荣哥儿道:“燕京官府似乎并不想多惹事端,反正这又不是发生在南京,他们就懒得理会,甚至不少差役都在议论探宝,我瞧着他们都有动心……”

迁哥儿道:“这必然是有人在市井之中推波助澜,否则消息不会传得如此广!”

“流传百年的密藏,重现世间么?”

结合之前马帮成员特意传达的消息,狄进来到书桌前,展开了纸,提起了笔。

《苏无名传》至今出了六卷,内容各有侧重。

第一卷、第二卷的故事,是苏无名在地方上当县尉的断案,主打的元素是诡计和悬疑,同时重实证,绝不以偏见想象断案,对应到现实,是初入京师的阶段。

第三卷、第四卷的故事,是苏无名刚正不阿,对于疑案一查到底,即便凶手的背后站着朝堂权贵,也要令真相大白于世间,不放过那满手血腥的罪人,对应到现实,是京师无首灭门案前后。

第五卷、第六卷的故事,苏无名随着破案的声名越来越大,得到升迁,进入中枢,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明争暗斗,各个派系的较量也在案件里体现出来,对应到现实,是科举后授官期间。

而苏无名的故事就到此为止了,过年跟勋贵好友聊起更新时,狄进也表明下次一定,但彼此都清楚,以狄进如今的身份地位,编修《唐书》是正途,进一步完善《洗冤集录》是造福后世,再写《苏无名传》则显得不务正业了。

现在出使辽国,狄进反倒有了空闲,开始了后续篇章的创作。

话说隋文帝虽有开皇之治,然对民间搜刮过甚,惜仓库而不怜百姓,甚至不许开仓赈济,以致于国富民穷,到隋炀帝恃此富饶,放纵无道,遂致灭亡,可见国之兴亡,不以蓄积多少,在于百姓苦乐。

然文帝亦有预见,废原太子杨勇,立杨广后,为防子孙不孝,特命护国老臣杨素,建一座宝库,屯积兵器粮草,世间奇珍,以为后世杨氏若有不测,可启出宝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但人算不如天算,此举反倒滋生了杨氏野心,以致于杨素之子杨玄感兵变造反,本欲启出宝库,却因变起仓促,被迅速镇压,反倒将宝藏的消息泄露出去,由此掀起天下大乱的序幕,富强而不与民享,此祸患根源,终令隋二世而亡。

后唐终乱世,前隋杨公宝藏却始终未能找到,渐渐成为传说,倏忽百年,李双鹰与苏无名分别后,北上游历,卷入了一桩奇特的案件中,棺木无故被盗,现场的东南角,还有一根未曾熄灭的蜡烛……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