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会是傻子。度辽将军刘光武听到妻子收到临川郡王家下的帖子,还专门邀请家中的女儿一起过去赏花,就知道这是有意要和他家结亲。
要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他每年费劲心机往京城的大人物送礼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军备军需能够得到保障,不要打仗打到一半就被后方拖后腿。这次回京也是为了讨要粮饷,不日返回北方镇守的时候能带回去。
他本无意和这些郡王有牵扯,谁知道今天活蹦乱跳的这个明天会遭遇什么意外,但是临川郡王都释放出善意了,他要是拒绝了就甭想在京城混下去了。看似选择题,其实根本容不得他拒绝。
往好的一面想想,至少沈珙在皇帝面前还是很有排面的,刘光武在妻子面前嘱咐道:“你带着三个女儿去,特别是清陵,让她稍微收收脾气。”
妻子听他这么说都快无语了,哪里只是收收脾气就好了,别人是堂堂七尺男儿,她倒是比七尺男儿还要高,长得棱角分明的,这如何挑选夫婿?!她这当娘的都快愁死了,当爹的还觉得不愁嫁。
勋贵士族在武将面前的优越感在这场宴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刘家四人坐在那里好似被人观赏的猴一样,不少闺秀捏着团扇半遮着脸看着她们窃窃私语。
刘清陵就这样盯着她们,谁知道一个个越是羞答答地看她,这是有病吧?!
其他三个人就没有这份定力了,如坐针毡,回去的时候都垂着脑袋,另外两个年纪轻的都委屈地快哭了。
临川郡王妃却差点笑的顾不上形象。“明月,你瞧见了她们那一家子,真真是粗鄙不堪,哎呀,都不知道给君瑞那小子挑什么样的媳妇好了。”
边上的丫鬟也逗趣到:“长幼有序,我看就刘大姑娘就合适了。”
临川郡王妃想到刘清陵的形象更是乐不可支了,“还是你促狭。”
“长幼有序,临川郡王妃应该是给前头的那个物色媳妇的。”刘光武一听媳妇说到今天宴会的情况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前头的?说起这个她总算反应过来了。“我说呢,看我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唉,果然他们还是要有自知之明啊。刚听到的时候的确觉得失落,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沈瑜不讨喜欢,但是又转念一想,要是女儿嫁过去不用在京城侍候长辈不也轻松了吗,想到这又觉得沈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的沈瑜却在大力推进临川郡的文化建设,这相对来说是很保险的举动,不会引人猜忌。只不过他的文化建设都大大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沈瑜特意在每个乡都弄了个水泥铺就的大广场,搭了一个戏台,不下雨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点灯安排人在台上念《临川日报》,丰富百姓的生活。
这些人就是沈瑜通过水淼的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每人都要安排两个月下乡为百姓文化生活增光添彩,同时这也是他的耳目。
这个年代,大家的娱乐生活几乎为零,所以百姓对这样的事情是喜闻乐见的,几乎场场不落。
《临川日报》有当前国内的大事,自己郡内的事情,甚至还会具体说到某某县某某乡发生了什么猎奇的事情,当然两三期之后就会揭晓答案,最后告诫人们不要迷信。
如果刚好是这个乡的人听到了,都是感觉与荣有焉,甚至亲历者还会高喊:这就是我!我接受采访了!
最受百姓欢迎的还是版面最后的故事,最开始是水淼想看小说,但是现在的小说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她自己给出了具体要求,沈瑜专门找了落魄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为她写的。写的故事那叫一个缠绵悱恻,跌宕起伏,同时水淼也很好的将自己的理念融入了。
但想想只是为她自己看个小说要这么大费周章,水淼过意不去索性办了报纸。谁知道报纸在百姓生活中引起那么多反响,乡下随便一个老农都可以和你侃半天郡守的政策,你要是错过了昨天的故事会,那你今天聊天就插不上话了。
“这就是舆论引导,润雨细无声,上层的都被士族把控,我们很难插上手,那么就另辟蹊径,来一个底层包围高层的战术。”
沈瑜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很好的理解了水淼的话,原来他师傅做什么都是谋定而后动的,小小的一张报纸,不仅更好的政策落地,还将他的权力进一步深入基层。
水淼:我真的只是无聊了想看小说而已。
沈瑜甚至举一反三,他在广场上还设立了发明榜,任何人只要是发明了新的东西都可以来广场这边登记,要是于国于民有利,不仅有奖金赏赐,郡守还会赐下牌匾,县志上都是记载下自己的事迹,这可是流传青史的好事啊。
这也是极大地促进了百姓的思考能力,他们现在看到任何东西都会想想如果我这么做会有什么不同呢。
马磊是派驻到恒台县玻山乡文化中心的学员,当然这个文化中心是沈瑜自设的,朝廷才不管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