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时间耗费的太久了,从2021年7月开始至2023年9月,中间磕磕绊绊不少,其中原因呢,也不再赘述。
书的初心写的很明白,只是绝大多数人只当个笑话,甚至连笑话也算不上。
先把大家最关心的一部分写出来吧。这部分的内容参照了我原定的大纲,当然也有修改过无数次的细节。
先来说主角,王攸。
王攸取自‘忘忧’,当时取名的我算是走进了人生的第一个低谷。这也恰恰影响了写第一部《文士》时的心态,文风怪异,时好时坏,少有精心打磨的时候,所以被诟病的地方很多,我还记得当初写《文士》时是抱着一股莽劲去的,行文方面也没有个准数,就是写到哪里算哪里,唉,又扯远了。
王攸不是于谦,也不是王阳明,京城没守住,北静王也赢了这场战争。嘿,我知道这个时候有些人又要骂了,说什么废物之类的话。
京城沦陷,王攸身负两处箭伤,其中一处伤在了腿上,以至于后面有较长的一段时间是坐着轮椅的。轮椅这个东西第一次出现是在林如海病入膏肓之前,王攸在扬州求学期间,为照顾林如海而做的,如今十年过去,师徒(翁婿)二人算是一种轮回吧。
轮椅,轮回。
当时林如海是王攸在身旁照顾,而此刻王攸身边是宝钗。为什么是宝钗,而不是黛玉,我会在写宝钗时详述的。
北静王布局多年,若非世宗皇帝(同德帝)抄灭江南甄家和敲打金陵王氏,将江南那一块儿的世家连根拔起,新君(嘉始帝)是迁不了都的。由长安(顺天)迁都至金陵(应天),与北静王爷(水溶)划江而治。
新君(南明),北静王(清)。
世宗遗诏,要北静王镇守辽东,北静王矫诏入京,夺位称帝。
我不想王攸做那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固然很爽,可也很蠢。
王攸临危受命,带着新君和国玺乘海船南下金陵,助嘉始帝以江为堑,抗击“水”军,守住半壁江山。功成之后,携一妻(黛玉)一妾(探春)隐于姑苏。
林黛玉
王攸之妻,洛阳王家被王仁焚毁后,改名王倾萱(以夫姓为己姓,以夫取之表字为己名)。其时与夫君王攸分隔两地(参照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直至北境失守,衣冠南渡后于金陵见到王攸。之所以改名,是林黛玉“死”了。
王仁为报亲弟王信之仇,火烧洛阳王家,其中便是要林黛玉陪葬。其中缘故此前提过,王信色胆包天,对黛玉有过非分之想。王仁为满足王信未尽之心愿,逼死林黛玉。
其后林黛玉被笔菁所救,而清影则为消除后患,代替林黛玉自焚而死(这也是我说无人能代替清影的缘故)。清影生前穿着林黛玉的衣服和首饰,致使许多人认为林黛玉已死。消息传至宝玉耳中,宝玉大恸,回转洛阳(见番外剑胆琴心),其后为林黛玉驼碑(嘿嘿,这里我觉得极妙,照应那年宝玉说要变成一个大王八为黛玉驼碑)。
至此,林黛玉完成了生在苏杭,葬于北邙的设定。
薛宝钗
山中高士,和王攸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有缘无分吧。京师一战中,薛家被女真人闯入,金莺儿护主而死,千钧一发之际,王攸杀女真兵救宝钗。王攸受伤期间,宝钗一路陪伴照顾,直至应天他夫妻(攸黛)二人团聚,算是再一次履行了金兰契。
期间将宝玉休书一事告知王攸,表明心意,以求垂怜,但被后者严词拒绝。
宝钗见他夫妻二人如此情深,王攸身侧还有一探春,便断了那不切实际的念想。割发明志,(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割发此举乃是不孝,)其时薛宝钗的母亲,哥哥,家族产业全都失去了,她是最早看透世情的人,之后常伴青灯古佛,效仿王夫人每日念经,祈求宝玉有朝一日迷途知返。
不算是个好结局,但也只能如此了。
对不住了,宝姐姐。
贾宝玉
为林黛玉立碑传文后,心如死灰,出家为僧,后步行至大海边,欲行轻生之举,却被那一僧一道截住,魂入离恨天,身化顽石。
贾探春
腹中子为一女儿,为王攸之长女,辅助黛玉管理姑苏王氏内宅。
石夫人
洛阳王家被焚之时,双目遭烟火气所燎,几近于瞎,之后将家中诸事交由儿媳林黛玉管理。
忠顺王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行忠顺之事,以假国玺为饵,诱北静王,为新君逃出京城争取时间,最后兵败自尽。
北静王爷
夺位称帝,北境之主,其后听闻新君于金陵起势,亲率大军南下,欲要一统山河,然因京师一战,引狼入室,受天下人唾弃。又因北军不善水战,被王攸所部水师及各处勤王之师打败。
贾雨村
忠顺王临死前的见证者,后也因此被北静王下狱,腰斩而死。
薛蝌夫妇
京师沦陷之日,薛家破门之时,薛蝌被乱兵砍死,岫烟为不被侮辱,服毒殉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