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蒙和关磊的尸体被小心翼翼地抬走了,他们原本躺倒的地方只剩下一滩已经干涸的血迹,仿佛在诉说着刚才发生的惨烈一幕。
太监们拿来水桶和抹布,认真地擦拭着地面,试图抹去那令人触目惊心的痕迹,但无论怎样努力,那暗红色的血斑依旧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王邦又命令太监将各个将领身上的佩刀取下,以防止刚刚的事情再次发生。
\"继续商讨!\"王邦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然而,经历了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闹剧之后,没有人再敢轻易开口。
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虑。
王邦环顾四周,看着一张张谨慎的面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城外的情况,想必武将们都清楚,你们以为能守的下去吗?实话说!”
侯经走上前一步,开口说:“如果各位大人都愿意让府里的家眷奴仆也投入到守城中,再捐出家产劳军,那么即便不能保护京师不被攻破,也能耗费魏军大量的实力。”
“柱国大将军说的对,无论文武百官,要是愿意的话,也不是不能抵御魏军。”
祢刊也跟着说。
“那么武将的家眷奴仆家产也是一样吗?”马填反问道。
“也是一样。”
侯经肯定的说。
听到侯经的话,有些武将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你侯经愿意,也别带上我们全家老小,万一事情不利,那不就是全家死绝,再无家产。
要是城破时,他们战死,而他们的女眷却还活着,天知道魏军会如何报复。
身为大理卿的蒋轩有些谨慎的说道:“为了全城百姓以及太子皇后着想,不如我们和魏军谈谈?”
此时的蒋轩还不敢说投降这两个字,怕引起众怒,但大家都知道和魏军谈谈是什么意思。
“我看可以。”
武将阵营的伏波将军乔光急忙赞同,他的家产丰厚,根本就不想把家里的积蓄捐出,并派出家眷助战。
其实侯经也想向魏军投降,但怕那些官员不同意,就用那句话吓他们,迫使他们及早表态。
有一就有二,凡是不同意侯经那个提议的文武官员,经过心里的权衡,都纷纷表示赞同蒋轩的提议。
本来有些摇摆的官员,也见风使舵,加入请降的阵营。
也有顽固不愿降的,但他们作为少数只能被淹没在大众的声音里。
孙梁对于眼前的情况,只是默不作声,冷眼旁观。
看到众人如此积极,王邦心里顿感开心,于是他接着说:“我们向魏军请降,不是为了自己,乃是为了百姓与太子。”
听到王邦点自己,蔡阳立马表态:“孤与母后皇族还有百姓,都赖诸公恩德!”
“太子言重,这都是圣贤教诲。”
看到太子也表态愿意投降,那些摇摆官员心里终于踏实。
“具体该如何向魏军请降,就由丞相全权处理。”
得到太子的命令,王邦郑重的向蔡阳行礼。
“臣万死不敢辜负殿下!”
说完,王邦又对文武官员说道:“我欲派出协律郎文康去和魏军交涉,不知如何?”
文康从人群里出来,向王邦行礼。
“你降便降,我不干请降的事!还望丞相另请他人。”
文康的话,让王邦脸色极其难看,蒋轩连忙高呼:“协律郎不去,我去。”
有蒋轩的配合,王邦这才笑出声:“蒋大人真乃国家栋梁,京师的百姓将要向你谢恩!”
“不敢居功,只愿为百姓谋和平。”
蒋轩和王邦的一唱一和,引得其他官员和武将都大声称赞好似蒋轩真是什么大圣人。
王邦告诫蒋轩:“你去和魏军议降,要和他们商议好入城务必和平,切勿伤害我京师人员和迫害抢夺京师财物。不然,我们是要和他们血拼到底!”
“下官自然明白。”
和其他官员比起来,文康的脸色明显很差,他在王邦等人还没讨论完,就提前离开朝堂。
众人并不在意一个小小的文康,他们都认为文康不过是个只图虚名不明事理的人。
蒋轩来到城墙上,手中紧紧握着一面白旗,被楚军从城墙上用篮子吊下去。
随着篮子缓缓降下,蒋轩的身体逐渐远离城墙,向着下方的土地靠近。
魏军负责巡逻的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间,他们注意到了那个从城墙上下来的楚国人,以及他手中挥舞着的白旗。
这些魏军士兵们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小心翼翼地靠近楚军的射程外不远处,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防遭到任何可能的袭击。
当蒋轩走近时,一名魏军士兵开口问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蒋轩挺直了身子,毫不畏惧地回答道:\"我有重大事情要与你们的陛下商议,请尽快带我去见他。\"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傲然之气,仿佛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充满信心。
魏军巡逻兵相互对视一眼,似乎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个不速之客。片刻之后,其中一人对蒋轩说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