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李靖这话,李世民很是疑惑。
“药师,你决战明日才开始,你为何如此有信心?刚刚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听到李世民这话,李靖看着夕阳笑了。
“陛下,我们都小看了张牧,张牧此子必成大器。长乐侄女给陛下找了个好夫婿啊,有婿如此,夫复何求?陛下之福着实让人羡慕。”
“老李,你这驴头不对马嘴的说什么?”听到李靖如此夸赞张牧,程咬金更是一头雾水。
“老匹夫,你懂什么?你知道我们打仗最讲究的是什么吗?”
听到李靖这话,秦叔宝,尉迟恭,包括侯君集都围了过来。
“老李,咱老程虽然读书少,可是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你这问题难不住咱。打仗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此三样,占一样便可一拼。占两样,方可一战。占三样,必胜无疑。”程咬金说的很少嘚瑟,声音很大,唯恐众人听不到。
“很好,老程说的不错,打仗确实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决战已经提前开始了,从张牧刚刚激怒东突厥三王子于明日午时三刻决战与北城门时就已经开始。”
“药师,你这话到底是何意?”
“陛下,你看城北这地形,是不是南高北低?东突厥在北,我们在南。东突厥是重骑兵,从北往南冲,是仰冲,重骑兵仰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更难。这是地利,直接将东突厥重骑兵的优势化去。还有,张牧选择在午时三刻决战。我们都觉得这是张牧随口一说,可是这里面大有学问。午时三刻乃一天之中气温最高之时,到时候地面积雪融化,泥泞不堪。东突厥又是重骑兵仰冲,速度断然提不起来。我们都是带兵之人,都知道重骑兵的优势就是利用速度冲撞对方阵型。现在张牧利用地形将东突厥重骑兵的速度优势泄去,这不是地利是什么?”
看到众人目瞪口呆的表情,李靖之嘴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陛下,张牧提出午时三刻决战的神来之笔之处不止如此。你们看此时的夕阳,是不是刺眼?这只是日落西山的阳光。明日午时三刻太阳正烈,更睁不开眼。此时的太阳在西面,明日午时三刻的太阳在南边,东突厥大军从北往南冲,又是仰冲。迎面就看到刺眼的阳光,他们能睁开眼?到时候东突厥重骑兵速度提不起来,眼睛睁不开,是不是等于绑住了双臂?”
听到李靖这话,众人沉默了。
张牧平日里嘻嘻哈哈,没有正行。没有人觉得他能成什么事,他之所以能够突飞猛进,就是因为他会做生意,会赚钱。
可是现在仔细想想人家的一言一行,无不事出有因。
虽然他将单刀赴会说的如此轻描淡写,可是再轻松那也是孤身一人前往二十万敌军之中。
人家不但能功成身退,还能顺道带走东突厥二王子。
就这两样,不管是拖住东突厥二十万重骑兵两日,还是弄死东突厥二王子,随便一样都是天大的功劳。
从一开始帮朝廷赚钱,坑世家,马蹄铁,棉花,再到后来的西征,南下赈灾,最后连关内蝗灾也是张牧出手相助,不然,魏征的一世英名必将毁于一旦。
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哪里有那么多的巧合?巧合多了,那就不是巧合。
纵然想到这些,程咬金依旧一头雾水:“老李,按照你这说法,明日我们必胜喽?天时地利人和我占了其二,万无一失。”
“不,张牧刚刚那句话说的没错,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谋略都是微不足道。明日能不能战胜东突厥二十万重骑兵,还是要看张牧一万虎贲军能不能冲散东突厥阵型。如果虎贲军能冲破,我们必胜。如果冲不破,我们唯有死战。”
听到李靖这话,尉迟恭很是不屑:“老李,你这说了半天等于没说。什么天时地利人和?最后还是看虎贲军能不能冲散东突厥重骑兵阵型。虎贲军只是新军,靠他们冲阵?难。”
听到尉迟恭这话,李靖笑了:
“各位,如果说真有人能冲破东突厥二十万大军阵型,必虎贲军是也。大家都知道打仗有四功:先登、破阵、斩将、夺旗。冲散东突厥二十万重骑兵阵型就是破阵。破阵需要什么?需要勇气。”
对于李靖这话,尉迟恭哪里服气?还没等李靖说完,尉迟恭就抢着开口,那语气很是不屑。
“老李,你的意思是只有虎贲军有勇气?”
对于尉迟的不屑之言,李靖只是淡然一笑:
“勇气是什么?是不顾自身安危勇往直前,明知冲上去是死也硬着头皮冲上去。当年我们打仗靠的就是这个。现在我们麾下战将还能像以前那样奋不顾身冲杀吗?当初我们一无所有,必须用命去拼,拿命去逆天改命。现在我们已经功成名就,名利双收。再打起仗来,可就惜命了。张牧有句话说的好,穷人更愿意拼命。虎贲军是新军,身无半功,他们更愿意拼命。”
众人:“………………”
是啊,自己现在还能和以前一样奋不顾身的冲锋吗?万一战死,自己大半辈子打拼下的功劳岂不是白忙活?
“各位,这就是我要说的人和。破阵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破阵是所有人的事,讲究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