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办公桌上收拾得干净,只在一侧搁置着一套茶具。
常京桐蹲下身子,打开办公桌里的抽屉查看,找到了一沓发票,甚至还有一叠现金。
她将东西放到桌面上,目光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扫过,最终落在了书架上。
书架上第一排放着好几本大部头,
一张合照是在‘星星孤儿院’的大门拍的,几人排成一排,手里拉着红绸。
一张是某人在讲台上发言时拍下来的,后头只能看到呈现拱弧状横幅的前后几个字,似乎是一个研讨会。
其他两张像是全家福,几个人亲密地站在一处,互相搂着肩膀和腰身,但这几张照片,无一例外都有一个中年男子的出现。
常京桐想了想,将那几张合照从相框内拆出来,翻到后背看了几眼,没有字。
她不免有些失望,但还是将照片直接折叠,放进了口袋里,转而继续搜寻线索,但却并没有在书架上有什么收获。
常京桐不愿放弃,目光落在了书架下的沙发上。
“咯吱——”
沙发被推动时发出难听的挪动声,沙发上的靠垫和坐垫被拆开,零散地落在地上。
沙发后贴连着书架的地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常京桐起身,拍了拍沾上尘土的手掌,目光缓慢地在这片有限的空间里扫过,耳边听到远处时高时低的笑闹声,本来准备离开的心思无形中又消散了。
她重新看向书架上整整齐齐的书籍,干脆伸手去一本本的拿下来看一眼,又放回去。
直到将最上面那排的大部头拿下来,常京桐才在其中一本里头看到了夹在其中的对折名单。
纸张拿起来时略显单薄,但内里的名字却密密麻麻的,有红笔在名单上圈画。
常京桐数了数,有十六名之多。
每一栏名单后面会写着一句简短的句子,一般是职位名称或某样有标志性的家产。
常京桐先将名单收起,又搜了一圈,并没有其他的收获。
办公室里乱糟糟的,常京桐没有复位的意思,就这么离开了办公室。
她没有按照来时的方向走去,而是往另一头走去,想看看还没有未发现的线索。
常京桐脚程快,迈步离开了办公区没多远,又倒回来几步,看到了某处树荫下的公告栏。
这处公告栏板子小,呈竖立的长方形,就立在树下,很容易被略过。
那棵树在常京桐刚醒来见到的蒙尘世界里并不存在,那告示板也没了踪影。
常京桐调转方向走近,发现上头一个较大的栏目和篇幅是在介绍这所孤儿院的院长‘孙伟安’,最上方的头像俨然就是在办公室里照片内见到的中年男人。
栏目的内容里写到,院长农村出身,家庭并不富裕,是吃百家饭养大,后来接受了村长孙刚华的帮助,离开村子在外头上学,后面靠知识改变了命运,在担任了某个知名大学和某些委员会的主任后,决定动用自身的力量帮助有需求的孩子,因此成立了这个孤儿院。
在这布告栏的另一头,则用较小的栏目公布这所孤儿院收到的捐款并表示感谢。
常京桐面无表情地看了一圈,并没有见到捐款具体款项去处的公告,反倒在下方的一角见到了凤姨口中的潘老师。
潘老师全名潘春莉,照片里她的头发扎紧束起,脸上带着笑容,是名儿童心理高级指导师,下方还有部分她的自述,只是边缘的玻璃框破裂,处于碎玻璃下的彩印纸张边缘泛白,看不真切了。
这两人是常京桐目前最怀疑的对象,他们全都只存在在凤姨的话语里,但常京桐却并没有在孤儿院内见到他们。
根据昨晚的经历,常京桐猜想,这两人要么是那场爆炸的始作俑者,要么是那场爆炸之下的幸存者,至少他们都活了下来,或者并没有在孤儿院内死去,这才能摆脱了这里诡异的循环。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
整齐的稚嫩童声响起,常京桐转身离开这处布告栏,朝着教室的方向走去。
教室里如今不仅有了讲台,还有了投影仪等设备,小孩们两两组队,拍着手齐声唱着。
常京桐站在不远处安静地观察。
等歌声停下后,小孩子们齐齐朝着一个方向看去,似乎在认真听着什么,还有小孩按捺不住地高举着手,甚至从椅子上跳下来争着要和那看不见的潘老师说话。
常京桐看了一会儿,又在其他的教室里走过,直走到尽头,见到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净几明窗的兴趣园里弹钢琴。
这里正对着大门,的确是算得上是无形的宣传。
常京桐看了一会儿,见时间差不多了,便转身去厨房找凤姨,和她设想的一样,凤姨所做的菜和昨天一样。
“……要记得让院长买米才行,这批米可真不耐吃。”
常京桐沉默地站在门边,听着凤姨说着和昨天相差无几的喃喃自语,在凤姨提着盆菜离开厨房时,自然地避让开,明目张胆地跟在她的身后。
没人接触和打扰的凤姨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像是全然没有见到常京桐的存在。
常京桐耐心地跟随着,凤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