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先生尽管放心!刘玄德空有宝物、珍稀之货物,却无法将其易为蜀锦、绢帛。
是以,刘玄德若欲长久雄踞交趾、南洋诸地,便不得不与卫府通力合作。”
贾诩闻言,释然1笑。
“诚然如此。老夫多虑矣!”
交趾与南洋诸国,物产其实颇为相似。
是以,刘备若欲与南洋诸国,甚至是南亚次大6东南的东离国长期货殖……
便必须有蜀锦、绢帛等丝绸;陶器及瓷器;以及茶叶、冰糖、砂糖、各类酒、调料、纸张、日用工艺品……等等货物。
甚至是,西域之特产货物。
刘备需要利用这些货物的巨大价差、高额利润,来交易足够多的南洋特产货物。
那么,这些能对南洋诸国,形成高额利润的货物从何而来呢?
其答案不言而喻。
那么由是推之……
赵旻与刘备交易之交趾、南洋货物,同样亦可在西域,形成高额利润。
以是故,刘备、赵旻双方,实则是互惠互利共赢之关系。
双方若配合得当,便可同时在西域、南洋攫取大量财富。
弱彼之同时,尚可强己。
赵旻可利用这些财富建设大汉国内,在亚洲大6范围内,逐渐形成马太效应。
以赵旻对刘备之了解,其人同样也会如此做。
长此以往,大汉宗主国之地位,将会愈发不可动摇。
而这,才是赵旻愿意帮助刘备封王的真正原因。
当然了,若能狠狠宰刘备1刀,赵旻也绝对不会手软便是。
削弱刘备,对赵旻而言,有百利而无1害。
向自己麾下1众臣属讲明其中利害之后,赵旻忍不住再次嘿嘿1笑。
程昱、贾诩、董昭、荀攸,以及1向方正的鲁肃,此刻皆忍不住嘿嘿1笑。
再来看糜竺等4人。
4人在返回位于许都内城、早已购置妥当的宅院之后……
并未急于点齐货物,而是不约而同地,咒骂赵旻这个天杀的。
“赵从文,恶贼也!欺人太甚!”
发泄完毕愤懑之情后,糜竺叹道。
“万幸主公对此早有预料,某等方不至于方寸大乱!”
简雍苦着脸道。
“子仲兄,孔明先后3次出海,方才积攒如此巨资,某等便如此便宜赵从文那小儿?”
糜竺宽慰其人道:“无妨,无妨。宪和,孔明此番再次归来时,必将为主公带回价值2百万匹绢之货物。
此货物1至龙编码头,便将经海路运抵江都,再经大江运抵襄阳城。转沔水运至新郑城,最后转运至西域,易西域之货物。
如此1来,某等至少可翻3番易西域之货!
哼哼!赵从文小儿此番如此狮子大开口,某等便是径直赴西域易货,其人亦势必将无话可说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蜀汉的人才基数本就有限,备选干部又被人为地集中在1个极其狭隘的范围,最终导致了惨烈的恶果。
讽刺的是,攻灭蜀汉的邓艾,不过是放牛娃出身罢了。
(邓艾)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魏书邓艾传》
可见选拔人才,既不能举贤避亲,又不能1味地任人唯亲。
蜀汉的灭亡,足为后世之戒。
刘备入川之初,人才济济。关羽、张飞“万人之敌”,赵云、黄忠“强挚壮猛”,马超“阻戎负勇”,诸葛亮“英霸之器”,兼有魏延、霍峻、马良、向朗等人并作爪牙,确实是1派中兴气象。
不过随着这批老人6续谢幕,蜀汉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人才凋0的窘迫局面。诸葛亮摄政时(223-234)已经充分意识到这点,因此他对待政敌的宽大处理,既掺杂了个人情感,也是时势所迫。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奉行保境自守的策略,没有主动挑起对魏战争(曾有过防御反击战),因此人才匮乏的问题,此时并未彻底暴露。
姜维掌权后,“9伐中原”,屡战屡败,在大量的军事失利中,刘禅君臣终于认识到魏蜀之间的巨大鸿沟——魏国可以6续派出郭淮、陈泰、王经、邓艾、司马望镇守边陲;蜀汉却唯有姜维1人可用。
至于诸葛瞻为代表的勋戚子弟,虽然忠勇可嘉,奈何实力不济,确实难堪大用。
在此背景下,蜀汉内部的官僚集团必须高度团结,才能维持政权的生存。因此自诸葛亮至姜维,始终奉行“和睦友善”的对内方针,不仅不敢发动政治清洗,连处理黄皓这类阉竖小臣,都显得尤为谨慎。
不过反过来说,蜀汉的人才匮乏,1方面在于地狭民贫,另1方面也离不开荆楚集团对益州士人的打压。
诸葛亮北伐期间,曾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广泛擢拔益州出身的军政人才(见《蜀书十3》)。可惜武侯死后,人亡政息,益州人士的仕宦前景又再度陷入沉寂。
从某种角度上看,蜀汉的灭亡,1方面是国力差距问题,另1方面也是出于自身的保守色彩,可谓咎由自取。
非徒天意,亦是人祸。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