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所言极是!以是故,芝以为,主公高瞻远瞩、雄才大略。”
周瑜转头看向穿着1身浆洗到略微发白之深衣、头顶进贤冠却1丝不苟的司马芝,神情略带几分疑惑。
“子华竟亦可赞人乎?”
司马芝哑然失笑。
“使君明鉴,芝诚不吐刚茹柔,却非不明事理。使君莫非欲使芝发违心之论乎?此乃强人所难也!”
周瑜看向司马芝,明媚阳光下、猎猎海风中,2人相视1笑。
许都,卫府之中。
陈武刚刚被太史慈的得力心腹押送而来,赵旻便亲自为陈武松了绑。
苟哥心知肚明,江表十2虎臣之中,陈武的本事犹在徐盛之上,于是苟哥和颜悦色道。
“子烈,我已知庐江郡之事。君本为汉臣,奈何欲攻汉土、夺大汉之子民?不知其中有何缘由?请君教我,我洗耳恭听!”
苟哥虽和颜悦色,说出来的话却无异于……指着陈武鼻子大骂其人为反贼。
因此,陈武面红耳赤、哑口无言,向赵旻跪倒顿首。
“太子太傅、卫将军,某已知罪!请君责罚!”
赵旻这才叹了口气,亲自扶起陈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已向陛下讨诏,贬君为6百石之右校令。还请君为大汉戴罪立功,赴青州东莱郡,助周使君督造海船。
子烈,若你督造有功,我必向陛下讨诏,迁你为千石之太子率更令!此后,你便右属太子属官如何?”
右校令1人,6百石。本注曰:掌右工徒。丞1人。右属将作大匠。
太子率更令1人,千石。本注曰:主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相当于太子的光禄勋)。右属太子少傅。
摘自《后汉书之百官志》
赵旻这个大饼画得又香又甜,陈武登时受宠若惊。
其人感激涕0之下,连连向赵旻顿首谢恩。
“仆谢太子太傅大恩大德!”
陈武为何如此激动?
其1,是因为陈武在孙权麾下为臣属,根本不算当官!
赵旻赐封孙权的“扬州牧”,天下人根本不认!按照3互法,落籍扬州吴郡的孙权,不可能做扬州牧。
退1万步讲,就算孙权任扬州牧,其人开府之后,也只有从事、假佐这等吏编制。
所以,陈武的“杂号将军”,不过只是孙权私下任命的伪职,不具备任何法理。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陈武的性质,就相当于造反势力的1个头目。
但赵旻为陈武讨的这个右校令,确实实打实的6百石汉官!陈武相当于1步上岸!
其2,赵旻画的大饼又香又甜,秩千石暂且不提,陈武不差这点儿俸禄,关键是,这是太子属官!
这可是太子潜邸之臣!
陈武这岂止是1步上岸,这简直是1步登天!
【作者题外话】:东吴都督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君臣的力量消长。以此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与制度变迁。
都督的相关记载,在《吴书》中俯拾皆是。在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周瑜、鲁肃、吕蒙、6逊被称作“4大都督”……
当然,这只是小说家的附会之言,东吴的首任大都督,实际是6逊。
而且,《吴书》中6逊单独列传,周瑜、鲁肃、吕蒙3人才是合传。
东吴所奉行的,是左右督制度,互不统属,彼此牵制。
周瑜与程普为左右督,吕蒙与孙皎为左右督,朱然与全琮为左右督,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皆如此类。
左右督制度,反映出孙权的制衡思想。
由于孙权年少继业,名望不足,因此不得不利用臣下相互牵制。
在孙权逐渐掌握权柄之后,左右督制度也日趋式微,最终出现了6逊这种兼统内外的大都督。
不过大都督的授予,既是祝福,也是诅咒。
孙权1纸手诏,依然可以逼得6逊“愤恚致卒”。
可见大都督1职,实际是孙吴专制巅峰的附属产物。
1言蔽之,“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都督1职,不见于《后汉书百官志》,可知并非两汉旧制,而是1种临时职务。通俗1些讲,即“差遣官”。
差遣官的出现,往往与旧有官职的贬值泛滥有关。
注意:官位的品位化问题,详见阎步克《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擅相署置”,导致将军、郎将、校尉等尊贵职位被大量滥用。
(吕)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袁)绍下诸将,以为擅相署置,不足贵也。--《英雄记》
医师、走卒,皆为校尉,御史刻印不供,乃以锥画,示有文字,或不时得也。--王沈《魏书》
军阶混乱必然引发统属问题。
因此,在将军、校尉之外,便需要增设新的职位,来实现统御军队的目的。
曹魏与蜀汉,1般使用“领军、护军、监军”作为差遣官,东吴则主要使用“都督”作为差遣官。
由此可知都督这个职位,并非高级头衔,仅仅代表着“职事任务”。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