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末雄风
  4. 第一百四十二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6
设置

第一百四十二章 河朔英杰逝,北方战火息6(2 / 2)


结伴而行,以绳索贯人手掌,烹煮活人而食……

用“人间炼狱”4字来形容此恐怖画面,都犹显苍白!

于是乎,不愿坐地受死的3辅饥民,形成了逃荒大军,出大散关或者武关,或向益州、或向荆州疯狂流窜。

或者,饥民们干脆都沿沔水溯流而上,径直涌往天府之国的益州。

刘焉麾下的“东州士”,其实就是南阳和3辅的逃荒者。

3辅因饥荒而崩溃,也直接导致了汉帝刘协,因关中无粮而东归。

1念及此,赵旻忍不住看向正带着1脸期盼之色、笑吟吟看向自己的伏寿。

赵旻心中先是1痛,然后怜爱之情大生。

因为伏寿不仅曾亲身经历那场恐怖无比的大饥荒,而且伏寿险些惨死在随刘协东归的途中。

赵旻在心中咬牙发誓:老子此生必拼尽全力,决不使身边之人再受哪怕1丁点儿苦。

下定如此决心之后,赵旻这才将自己的建设规划为众人讲了出来。

赵旻在关中治理水利的规划有2:

1是通过修建水塘、塘坝、溢洪渠道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并平衡旱涝,防止未来再出现类似兴平年间那种因大旱而导致的大饥荒;

2是加强保持水土措施,虽然汉末的关中植被茂密、水土流失率不高,但也极有必要未雨绸缪。

通过这两点建设规划,赵旻至少可保证:

旱灾时仍有充足水源用于灌溉,洪涝灾害时也可顺利导流行洪,避免河道及渠道决口、庄稼长期被水淹没。

也就是说,赵旻至少可以做到旱涝保收。

在此过程之中,赵旻犹能做到,尽量避免雨水及洪水冲刷、裹走地表土。

总而言之,若关中水利体系顺利建设,那么朝廷定都长安城,至少不会出现类似李唐时的粮食储备不足问题、以及旱涝灾害问题。

伏寿听罢赵旻的整体规划之后,原本便极好的心情更加喜悦。

“关中治水之事,便有劳太子太傅费心!”

说着,伏寿缓缓站起身,看着爱郎欣然道:“为表谢意,请太子太傅入宫!由妾赐宴犒赏太子太傅!

兼且,太子已有多日未聆听太子太傅之教导,太子太傅用宴之后,犹可教导太子1番。不知太子太傅意下如何?”

伏寿此言1出,赵旻心中便暗暗叫苦。

天知道,他此番进宫之后,何时才能出宫。

是以赵旻有些迟疑。

“这…”

伏寿原本含笑的俏脸,陡然间1沉。

“太子太傅何故迟疑不决?莫非君不愿入宫教导太子?”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虽然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却始终是人类的美好愿景。

因此长寿便成为充满祝福与寓意的象征,也衍生出诸多用法,蔓延至方方面面。比如两汉民间用“延年”、“延寿”、“延龄”为子女取名;后世用“万岁爷”作为至尊的代称。诸如此类,不1而足。

以农业社会的生产力而言,高寿离不开优越的物质条件。因此本文辑录的诸多高寿者中,包括孟光、来敏、士燮、高柔、司马孚、邯郸淳在内,大部分都来自官宦世家;少数出身平民类似吕岱者,也属于发迹之后位尊权重的名臣。

唯2例外只有吴普与李密祖母刘氏。不过吴普是华佗弟子,身挟奇技,因此高寿亦不足怪;而刘氏不过1介残年老妪,她能够寿至9十,无疑离不开李密的精心照料。

照此看来,在本文诸多寿星之中,最名不见经传的刘氏,反而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有道是“读《陈情表》不下泪者不孝”,李密不空有其名也。

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宾退录》

(晋)武帝览(陈情)表曰:“(李)密不空有名也。”--《华阳国志》

概而论之,“桂殿兰宫,钟鸣鼎食”的优越条件虽然难得,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责任意识却更显珍贵。李密诚感天地,故刘氏得享寿考,美矣!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