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此乃众望所归也!主公此举,英明至极!”
“太子虽幼,却有明君之资,得主公辅佐,将来必为1代英主!主公当真为皇汉之周公!”
“主公奉主上以从民望,不愧为皇汉之栋梁!”
“主公高风亮节,实乃大汉之大幸焉!”
“主公心存周公之志,必将名垂千古而不朽,气照后世而流芳!”
“向者(以前),主公尚未成就功业便作《短歌行》,由此可知,主公始终未忘初心,某等深感钦佩!”
……
面对自己1众臣属如此赞美,苟哥竟有些哭笑不得。
至此,苟哥方才切身体会到,汉室正统之观念,即便在如此乱世,依然根深蒂固。
这简直是废话。
初平元年(西历190年)之时,国贼董卓“擢拔群士,平人”,拼命向公卿士大夫示好,然并卵,其人还是被天下人视作窃国大贼。
只因董卓在前1年的中平6年(189),擅行废立,废掉了汉少帝刘辨、而立汉献帝刘协(当然,如今尚在世的刘协还不可能有谥号)。
(董)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
摘自《后汉书之董卓传》
有鉴于此,无论曹操还是赵旻,除非迫不得已,否则都不可能再行废立之事。
更何况,曹操尚且需要刘协这块政治招牌,或者说,曹操需要维护皇权之神圣性,以逐渐消除皇权世俗化之趋势。
太祖答(袁)绍曰:“……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1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
摘自狗贼王沈《魏书》
如今亲儿子已成为皇太子的赵旻,更加需要!
综上所述,赵旻非但不能急于使刘嗣继位,反而更应对刘协更加恭敬…虽然只是表面上的恭敬。
今日苟哥之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其人的1种试探?
由是故,当苟哥亲眼目睹汉廷重臣、卫府臣属的反应之后,结合张裕在岁除时所言之谶语,苟哥更加坚定了自己务必善待刘协的决心。
当然了,所谓善待,只是保证刘协人身安全、高贵地位、生活奢靡而已,刘协想接触政务及军务?
呵呵!
赵旻要的,只是大汉天子的金字招牌、皇权神圣化、刘协乖乖听话不使绊子而已。
心中打定主意之后,太子太傅、卫将军赵旻,便迅速摆正心态、并扮足大汉忠臣之作派。
其人先是示意群情慷慨激动的1众臣属安静,然后便朗声道。
“诸君!而今刘琦虽已往投刘备、荆州或许暗流汹涌,然则,无论如何,天下之大1统皆将不远矣!”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更有趣的是,这些后世的篡夺者,往往不揣冒昧,将太祖的庙号留给自己。
再来看南陈。
南陈高祖是陈霸先,陈太祖庙号则缺置。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陈书高祖纪》
陈霸先的情况,与司马懿、石勒、刘裕十分相似。
陈霸先是陈朝的实际创立者,但死后侄子陈蒨强行接班,又派人处理掉了陈霸先的儿子陈昌,对外谎称“船坏溺死”。
3月,(陈昌)入境,(陈蒨)诏令主书舍人缘道迎接。丙子,(陈昌)济江,于中流船坏,以溺薨。--《陈书衡阳献王传》
陈蒨如果追尊叔父为太祖,便会削弱自己的法统,因此陈霸先这个陈朝奠基者,也只好屈居高祖之位。
陈蒨的最初计划,应当是把太祖的庙号留给自己。
不料陈蒨死后,其弟陈顼有样学样,把哥哥的儿子们废掉,自己做了皇帝。
因此陈蒨仅仅得到世祖的庙号,功亏1篑。
光大2年正月,(陈顼)进位太傅,领司徒,加殊礼,剑履上殿,增邑并前3千户,馀并如故。十1月甲寅,(陈顼)慈训太后令废帝(指陈蒨之子)为临海王。--《陈书宣帝纪》
由于陈朝君主3代倾轧,统绪混乱异常,最终太祖的庙号竟然空置,令人哑然失笑。
2十5朝中,高祖与太祖的相关案例极多,数千字难以穷尽;
而且举例过多也有繁琐无聊之弊,因此权以上述案例,略作分析。
其实通过前文论述,可以清楚看到,高祖与太祖,可以大抵划分为“魏式”和“晋式”。
魏式即大宗继统,王朝的实际奠基者为太祖;
晋式则是小宗继统,王朝的实际奠基者为高祖。
小宗继统的问题,属于该王朝的继承统绪出现了波动,嫡长子1脉未能顺利接班,因此后世君主(出自小宗)出于自身的合法性考虑,不得不降低王朝奠基者的地位,将之降格为高祖,而不称太祖。
1言蔽之,如果1个王朝的庙号中出现了“高祖”,往往说明这个王朝的继承统绪,出现了严重问题。
以唐代为例。李渊是唐朝的实际创立者,不得太祖之号,反被授予高祖。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新唐书高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