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末雄风
  4.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7
设置

第一百四十九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7(2 / 3)


安排?

兄长既知汉升、仲业2位将军已投效于我,为何至今仍不见其2人踪迹?”

至此,周瑜对赵旻彻底心服口服。

其人在疾驰之中向赵旻行礼。

“主公算无遗策,瑜今后必竭尽所能助主公1统大汉山河!”

周瑜终于愿奉赵旻为主君。

赵旻心中狂喜,表面上却自谦依旧。

“兄长虽字公瑾,却不必过于恭谨,弟亦为凡人,将来难免犯错,届时还需兄长及时指正弟之错误。”

周瑜温和1笑,旋即再次蹙起眉头。

“主公,刘玄德之伏兵莫非欲…”

赵旻打断了周瑜。

“兄长放心便是,魏文长焉是马孟起敌手?此番你我合力,必教刘玄德主动退兵。”

周瑜闻言,眉头并未舒展。

“然则,主公,公孙升济处又当如何应对?”

赵旻心中大乐。

他就喜欢周瑜这种认真负责的干劲儿。

“兄长勿忧,袁本初或许时日无多,然则公孙度同样将在两年之内离世,其2子公孙康、公孙恭,无论气魄亦或胸襟格局,皆不及公孙度远甚。

总体而言,辽东公孙氏与昔年伪帝袁术1般无2,皆不过冢中枯骨耳!”

3国为何是3国而非5国?(还有被小学生们吹成忠臣的汉贼士燮之交趾国、公孙渊大燕国)

是因为士家、公孙家的伪政权从来未曾被中原王朝承认过,究其根源,则是士家、公孙家都不敢公然称帝。

公孙渊还好,最起码其人曾自封燕王;

士家从实际割据交趾到被步骘、孙权1窝端,连称王都不敢。

对如此杂鱼,赵旻根本就不曾放在心上。

说句不客气的,公孙度这1挂,公孙家对大汉的威胁,甚至将不如鲜卑大!

公孙度居然还敢大言不惭,称其人可助赵旻灭袁绍?

呵呵,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若非袁绍主要精力都被赵旻牵扯,辽东公孙家恐怕已经打gg领盒饭了吧?

明明是在赵旻牵制之下,公孙度才能好端端活到现在,其人居然还以为是他实力雄厚之故?

公孙度简直比赵旻还臭不要脸。

想通此节之后,周瑜不复多言。

主臣2人继续向芜湖县疾驰。

同1时间,魏延设伏的营寨之内…

听罢刘晔解释之后,魏延愈发对赵旻敬佩不已,而小马哥则暴跳如雷。

“刘备小人安敢如此乎!”

其人不待刘晔劝说,便1声大喝。

“众儿郎速速上马,不必再理会此地败卒,随俺赶赴丹徒城!”

1声惊雷般的齐声高吼之后,马蹄音渐渐变大。

刘晔为魏延牵来战马,向其人作揖。

“有劳文长随某1同前往!”

魏延还能说什么?

他如今的身份已不是将军,而是马超的俘虏。

随着蹄声隆隆如雷,马超、刘晔押着魏延赶向东边的丹徒城。

张郃、张辽2人迅速完成部署,已开始围困关羽的营寨。

张郃在与张辽商议之后,决定故意放缓设围速度,以试探关羽的态度。

然而情况有些反常。

【作者题外话】:相比幕后的政治角力,台前的刀光剑影,往往不值1提。

建安2十4年(219)关羽北上樊城,水淹7军。

关公威震华夏之际,遭孙权偷袭,败死临沮。

这是3国爱好者的常识。

关于荆州之变,史料详尽,脉络清晰。

《3国志》对糜芳、士仁的“临阵倒戈”;

孙权、吕蒙的“白衣渡江”;

蒋济、司马懿的“策反之计”均有详述。

结合曹仁、满宠、徐晃、刘封、孟达等人的传记,可谓事无巨细,几乎无“插针之处”。

然而梳理相关材料,我们仍然可以从“荆州事变”的始末细节中,抽离出若干新的线索,以为拓展思路之用。

“荆州归属”是孙刘冲突的核心。结合同书材料,可大致推断出:

襄樊之战前,刘备已承诺“归还荆州”,甚至不惜“以荆州3郡割裂出汉中王国”为代价;

但权鉴于旧日恩怨(即第1次孙刘战争),仍然“发兵自取”。

曹操亦参与其中,许“加权爵位”,强化其出兵决心。

咱们依次以曹、刘、孙3家角度,剖析其心态变化始末,借以探讨荆州事变的幕后隐秘。

“封以江南之地”是曹操计策的核心线索。

建安2十4年(219)樊城被围,于禁受缚而庞德败死,曹仁、满宠坐困危城,千钧1发。

又因梁县、郏县和6浑群盗响应关羽,导致洛阳以南、许县以西竟出现“关羽别军”。

曹操为此动了“迁汉帝至河北”的念头。

以上是大背景。

此时蒋济、司马懿提议联合孙权,偷袭关羽。计策的核心非常有趣,是“许江南之地以封权”。

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蜀书6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