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末雄风
  4. 第二百零四章 离别泪濛濛,何去太匆匆4
设置

第二百零四章 离别泪濛濛,何去太匆匆4(2 / 3)


行于世的东汉人,非常迷信!

至于孙策命令孙权亲自前往许都…这事儿反而不难理解。

吴侯并非世袭县侯,孙权要继承“吴侯”之爵,必须亲自找赵旻商谈。

在如今这种情况下,赵旻绝对不可能不讨诏封孙权为吴侯。

那么…

问题来了。

吴景珍而重之地将孙策的绝笔信收好,向帐内众人抱拳。

“诸君,我等当务之急究竟为何?”

“这…”

“当务之急…”

“愚以为,当尽速护送主公棺椁返还丹徒城!”

“愚以为,当务之急乃诛除黄祖老贼!黄祖老贼乃害死吴侯之元凶!”

“不妥不妥,当务之急乃尽速使主公入土为安!”

刘关张3人这时已不好置身事外,只好再次下场,与江东众人争论不休。

于是乎,见此处比坊市还要热闹3分的吴景,顿感头大如斗。

孙策在他们这些人心中,犹如定海神针,孙策1死,这些人便犹如失去了主心骨1般。

周瑜此刻同样心乱如麻,1时间拿不定主意。

由此可见,孙策的人格魅力、影响力有多大。

刘备虽对此唏嘘不已,但也只好长叹1声道。

“诸君,愚以为某等可兵分两路,1路护送吴侯返还丹徒城,1路则留于此地为吴侯报仇。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吴景、朱治、程普、黄盖4老对视1眼后,纷纷附议。

那么问题又来了。

谁负责护送孙策遗体?

谁又负责为孙策报仇呢?

万幸刘备已知江东众人目前的情况,所以刘备便再次提出建议。

“愚以为,公瑾为吴侯托孤之人,而许昭则为戴罪立功之人,由此2人负责护送吴侯返还丹徒城,由伯海(孙策族兄孙河)率军沿途护卫;

其余之人,则负责为吴侯报仇雪恨。备虽不才,亦愿为吴侯略尽绵薄之力。”

刘备,恐怕是如今在场之人中最清醒最理智的那1个。

不是刘备冷血无情。

盖因刘帮主已见识过、甚至亲身经历过太多类似之事。

刘帮主在5十岁之前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1部用血、汗与泪书写的悲惨历史。

刘帮主能成为1国君主,绝非偶然。

始终面色煞白、浑浑噩噩的周瑜,此刻方才如梦初醒1般。

其人向刘备躬身作揖。

“左将军所言极是!”

旋即其人又恢复到其人1贯的从容不迫状态中。

“扬武将军,丹徒城须有耆老坐镇方可,故而有劳将军随瑜护送主公棺椁。

朱府君,此地便由公坐镇,与左将军1同诛除黄祖老贼!

子义将军以为,我军何时可诛除黄祖老贼?”

【作者题外话】:这段剧情看起来扯淡加奇葩,但放到东汉,尤其是乱世刚起的建安6年,那便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梁启超先生曾说,东汉的道德底线最高。

曹操残暴不仁吧?

放到残唐,曹操那简直就是不称帝、爱民如子的大圣人…

诸君别笑,这是实情!

你们若不信,看看残唐诸如朱全忠、李克用、刘仁恭、秦宗权那些禽兽们都干了些什么,就都知道了!

所以,放在汉末建安初期那个时代,这个剧情非常合情合理。

扯句闲话:都别吹甚至舔刘仁恭了,那就是个禽兽加草包!

5代十国中,唯1的好人,恐怕也只有柴荣。

赵匡胤都要打些折扣。

这1章,咱们聊1聊3让徐州的细节。

前文已知,陶谦引刘备入徐州,其实没安好心。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

陶恭祖3让徐州,天下美谈。

在小说演义不厌其烦地渲染下,陶谦宽仁厚道,刘备恭谨有礼,君臣相得,千古佳话。

遍览《3国志》,可知其事极为悖谬。

陶谦死后徐州归属极端复杂,刘备继位过程极其艰难。

背后涉及利益群体极为庞杂。

关于徐州归属,历来众口1词,即陶谦委派糜竺、邀请刘备入主。

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潮汹涌。

刘备接管徐州始末,因陈寿曲笔隐晦,个中细节常被忽略。

陶谦死后至刘备继位这短短数月,徐州归属始末,前后有明确文字记录者,涉及至少8位州郡军阀或地方豪强。

即陶谦、陈登、袁术、糜竺、曹操、袁绍、孔融、吕布。

不同于演义小说,正史中的陶谦是个无耻败类。

其人最喜交结山贼和强盗。

盘踞东海的泰山臧霸,盘踞小沛的涿郡刘备,佞佛的痞子笮融,还有袭杀曹嵩的官匪张闿…

他们都是陶谦从江湖中延揽的凶残打手。

陶谦在徐州滥杀无辜,贬斥忠良(赵煜),宠信小人(曹宏),还袭击孙策,最终竟发展到与僭主阙宣同流合污的地步。

阙宣在下邳称帝,而下邳是陶谦的刺史治(类似省会),完全可说是陶谦1手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