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般1夕除曹贼、退袁贼,且卫将军自至许县以来屡行忠义仁爱之举,与曹贼殊异,老夫深感钦佩!”
赵旻思及自己大封臣属、敲诈曹氏孤儿寡母、开卫府大权独揽、睡刘协妻妾使刘协春意盎然的“忠勇兼爱义举”,老脸竟然极为罕见地微微发烫。
苟哥心道:这糟老头子应该不是在讽刺老子!他是真心夸老子!
于是苟哥讪讪然抱拳。
“刘公之言,令旻不胜惶恐也。待来年旻定凉、益2州后,必择机还政于陛下焉。”
刘渊摇摇头,老脸上写满真诚。
“卫将军不必过急,冰冻3尺非1日之寒,今天下仍动荡不休,陛下年方弱冠,又久居深宫不谙军事,卫将军仍应继续秉周公之志,为陛下荡平4夷!”
赵旻心中长出了1口气。
刘渊之言,果然是句句肺腑。
刘渊虽然毫不脸红地白拿自己发的工资,但其人对如今的形势洞若观火,且颇识时务。
在刘渊身旁独坐的荀彧抚须笑道。
“刘公所言极是。且刘公有所不知,卫将军与曹孟德迥异之处,尚有治国之道也。
曹孟德尊奉法家,以重典治国;而卫将军则崇尚儒家仁义之道,以孔孟之道加以重利,引导天下向善,非特以霸道治天下也。”
赵旻虽然已尽可能高估荀彧,却仍低估了这位在大气层之上的荀令君。
荀彧的高度及维度,远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刘渊之上。
透过现象看本质,荀彧已经准确把握住了赵旻的治国之道。
袁绍、刘璋、张鲁3人,实则是为士族带盐,他们是所谓“以宽济宽、纵容士族”的所谓“王道”。
而曹、孙、刘3家,皆奉行以法家为主,鞭挞天下的霸道。
显而易见,前者只会使阶级矛盾愈发尖锐,而后者实则是逆大势而为。
在这由上古到中古过渡、士族已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时期,王道偏右,霸道偏左,都不是根治这时代痼疾的良药。
因为,这时代的病根,是知识垄断。
就算曹孙刘3人再了得,也需要士族治理各地、执政施为吧?
如此1来,他们便无法阻挡士族向门阀跨越的步伐,最终仍会演变为“王与马共天下”。
这个进程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
历史上,曹爽和夏侯玄2人,曾试图努力改变这趋势,但最终,他们2人还是以失败甚至丧命而告终。
夏侯玄做为当时的天下名士,死得尤其可惜。
赵旻目前所做的1切努力,目的有2:1是为天下尽早大1统;2是为改变这天下趋势之走向。
这时代,士族豪强才是民,后世意义上的民则是客,或者干脆可称之为“奴”!
东汉立国之初便是如此,在近2百年后,这已成为社会现状。
所以,何谓民心?民心便是士族豪强之心。
公孙瓒、陶谦、孙策不得民心,原因便在于此。
这是赵旻经过这大半年的观察,所归纳总结出来的结论。
然而…别忘了东汉为何衰落到如今这个程度!
因为数量最为庞大的群体恰恰是客!
【作者题外话】:大将军与3公还有1点不同。
大将军属内朝(亦称中朝)系统,3司属外朝系统。
所以,东汉的大将军,通常都是外戚。
比如窦宪、梁冀、窦武、何进等等。
在3国时期,因将军号泛滥,所以就连杂号中的4征、4镇、4安,也渐渐成了常设的重号将军。
次序由尊到卑,如上。
中平6年(西历189年)董卓未进洛阳时,中郎将确实是显职,因为将军号,包括8重号中的后5者,还不常设。
甚至彼时董卓的梦想,就是能拜中郎将。
东汉直至中平6年时,即便刘宏卖官鬻爵,关内侯这仅次于亭侯的高级侯也并未泛滥。
呵呵,刘协又要整出妖蛾子来!
东汉3独坐,指的是尚书令、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
哈哈,刘渊确实没有骂赵旻的意思,是赵旻心里有鬼罢了。
门阀之事不多解释了,前文已强调过太多遍。
赵旻1直在努力。
名士夏侯玄…
对了,云某只聊过他表兄弟曹爽,但似乎1直未聊过此人?
好吧,以后有机会再聊,先来说说曹操、孝子丕残暴不仁的事儿。
建安元年(西历196年),曹操赴洛阳,迎天子迁都许县。
汉廷太史令王立,私下对曹公说:
“汉廷将亡,安天下者唯曹氏。”
曹操闻言大悦。
王立本是奸佞小人,此等阿谀吹捧之语,固不足论。
但读至此处,联系上下文及时代背景,却不经意发现:
王立对曹公的马屁,似乎暗藏他意。
综合比对多方材料,终于发现曹氏父子与马屁故事,其实是“1体两面”。
表面上是臣子对曹氏的谄媚阿谀,背后暗藏的,却是曹氏对群臣的血腥鞭挞。
曹氏父子与谗佞小人,并非简单的马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