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末雄风
  4.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春大典启,数月无戎机1
设置

第一百六十六章 新春大典启,数月无戎机1(3 / 5)


传记描述般传奇。

摩陂在郏县东南,隶属豫州颍川,呵呵,两地间几乎隔着整个南阳郡耶!

可知杜袭被“荆州”方面的敌人打得1度逃回老家。

(杜)袭帅伤痍吏民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魏书杜袭传》

这里其实存在两处非常吊诡、也颇值玩味的线索。

其1是杜袭此役对抗的敌人,仅被陈寿粗率地记载为“荆州”,却不言其姓名。

在彼时的语境下,“荆州”可代指刘表,但刘表鲜有亲自北伐的记载,他的惯用手段是驱使张绣、刘备等流寓军阀,北上蚕食曹操。

其2是此次战役的爆发时间,这涉及到荆州方面的军队统率问题。

按《9州春秋》,此役发生于“建安6年”,是年(西历201年),“刘表攻西鄂”。

其实根据《刘表传》、《桓阶传》可知彼时的刘表刚刚平定张羡之乱,正在修整内政,完全无力干涉北方事务,遑论亲征。

建安6年,刘表攻西鄂,西鄂长杜子绪(杜袭字子绪)帅县男女婴城而守。--《9州春秋》

且按《先主传》,同年(201)刘备在豫州汝南联合龚都等人对抗曹操时,不曾见到刘表给予丝毫援助,亦未见刘表趁势北进,最终刘备悬军在外,弹尽粮绝,被迫“奔荆州”。

可知建安6年的刘表仍在奉行保境自守的方针。

(袁)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蜀书先主传》

(建安)6年,刘备自袁绍奔荆州,(刘)表厚相待结而不能用也。--《后汉书刘表传》

曹、刘之间真正爆发大规模冲突,始于翌年,即建安7年(202)。

是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县)”,《李典传》、《曹洪传》、《先主传》对此均有记载。

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魏书李典传》

上1章提过,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烧博望坡”。

刘备打仗,绝非可耻的易教授所言那般无能。

刘备也是妥妥的宿将,遑论其人麾下还有关、张!

为了凸显诸葛亮,罗大大将刘备的功绩全部抹杀…

实际上,只要智商比小学生高的人都能想通,刘备若打仗不咋地,为何陶谦会让徐州?

为何1代枭雄公孙瓒,肯重用其人这个小师弟?

为何孔融托庇刘备?

为何吕布能对刘备客气?

为何刘表激动不已?

为何袁绍甚至可以出邺城2十里相迎?

省略数百字…

总之,可以说,但凡刘表胆子肥1点儿,支持刘备在攻下叶县后,顺势攻打颖川昆阳,历史便极有可能被改写!

因为昆阳北边,便是许都!

刘表、刘备1旦与袁绍那仨龟儿子联合起来…

我滴个乖乖啊!

唉!

言归正传。

按照刘备兵临叶县(南阳郡北端)的喜人成果来看,其兵力无疑相当充足,吻合“步骑万人”的武装规模。

可知《9州春秋》或有疏漏,误将建安7年的事件录于建安6年。

叶县在西鄂县以北,刘备能够兵临叶县,必然证明西鄂县已被攻破,这可与《杜袭传》中的“贼得入城”互文印证。

而杜袭在局部战役中的表现,其实并无太多意义,因为夏侯惇、曹洪、李典等人均先后参与过阻击刘备的战役,绝非1人1地之功。

(杜)袭众死者3十余人,其余十8人尽被创,贼得入(西鄂)城。--《魏书杜袭传》

(曹洪)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魏书曹洪传》

换言之,阻击刘备,功在诸将;

至于杜袭,不过是“决围得出”、“死丧略尽”的败军之将而已。

按杜袭在事后“徙至摩陂”的惨淡下场而言,《袭传》中的种种记载,大约是讳败为胜,自文其丑,属于杜袭在文、明2朝发迹之后的为尊者讳。

这种笔法在《魏书》之中相当常见,此处兹不赘引。

说得直白些,在曹魏,这是基操。

其实陈寿虽然未曾明言,但按照传主的仕宦履历,可知杜袭在此役之后明显受到了贬谪待遇。

是以《袭传》中,西鄂失守后,杜袭的宦途出现断档。

他再次登场,是缘于钟繇、荀彧2位颍川同乡的先后保举,担任散官性质的“议郎”以及“丞相军祭酒”。

(杜袭)遂收散民,徙至摩陂营,吏民慕而从之如归。司隶(校尉)钟繇表拜(杜袭)议郎、参军事。荀彧又荐袭,太祖以(之)为丞相军祭酒。--《魏书杜袭传》

按曹操由司空升任丞相,事在建安十3年(208),可知杜袭在兵败西鄂、逃归乡里(202)之后,其实经历了长时间的履历空白期。

这也反衬出《袭传》中的“吏民感恩,咸为用命”、“决围得出,死丧略尽,而无反背者”、“吏民慕而从之如归”等赞美之词是何等荒诞。

至于杜袭率领“5十余”壮士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