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汉末雄风
  4. 第八十七章 一夕定寿春,兼程求新人上
设置

第八十七章 一夕定寿春,兼程求新人上(3 / 4)


物看,“魏5铢”的质量相当粗劣,与史书记载的董卓时代“无文章、无轮廓”的劣币相似。

可见在汉末3十年丧乱(189-220)中,铜钱实际处于完全废弃的状态。

在此期间,充当1般等价物的,便是粮食与布帛。

史书1般称之为“谷帛为市”。

注意:蜀汉的“直百钱”与孙吴的“大泉当千、大泉2千”从记载来看,更类似金融工具,并非1般等价物,所以,不能称之为货币。

抛开粮食这个份量极重的硬通货不谈,咱们探讨1下3国时代“布帛”的货币化应用。

粗略看来,“布帛货币”有3种好处:

其1是产量有限。因为气候原因,原材料(桑蚕)的养殖、种植范围受到制约,如此便不易贬值。

其2是质量轻薄。比粮食或金属便携。

其3是存在使用价值。可以制成衣、裳、鞋、帽等生活必需品。

那么问题来了,布帛都分为哪几类呢?

布帛货币,本质是以布帛充当“交易媒介”。

毕竟相比丧失信用的5铢钱,以及沉重的谷物,布帛的优势显而易见。

两汉时代,由于棉花尚未引入中国(宋代以后),因此手工织品大抵只有丝、麻两类。

麻的价值相对低,普及程度较高,贩夫走卒皆可穿麻。

丝的价值相对高,普及程度较低,往往是地主阶级才能享用。

丝麻在纺织过程中,提综越紧密,质量越好。

因此十综以上的织品,往往是特权阶层的专享;

而贫民、戍卒只能穿8综布,以出土实物来看,这类织物质量相当窳劣。

西汉大将军霍光妻子,曾招募能工巧匠纺织“蒲桃锦”与“散花绫”,6十日成1匹,值万钱。

不难想象贵族特供货品的细密厚实程度。

霍光妻遗淳于越蒲桃锦2十4匹,散花绫2十5匹。绫出陈宝光家,宝光妻传其法。霍显召入其第,使作之。机用1百2十镊,6十日成1匹,匹值万钱。--《西京杂记》

相比于麻、葛等粗物,以桑蚕为原材料的丝织品,种类更多,价值也更高,在“布帛货币”中占据重要位置。

丝织品的统称,是“帛”或者“缯”。

另有细分,大致如下:

(1)绢

由未经煮练漂洗的“生丝”制作的织物,称作绢。

曹丕年轻时曾找叔叔曹洪借钱,彼时“钱货不行”,因此借钱就是借绢。

文帝在东宫,尝从(曹)洪贷绢百匹,洪不称意。--《魏略》

当然,曹丕所谓的“借”,是“有借无还”的借;自然被曹洪1口回绝。

(2)缣

双丝织成的细绢,称作缣。

(3)素

素与缣类似,但质地更细密厚实。

汉代诗歌云:“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1匹,织素5丈余。--《上山采蘼芜》

素未经染色,也没有刺绣,即纯色织物。

陈寿将蜀后主刘禅比作“素”,称后主接近贤臣就英明,接近佞臣就昏庸,可谓“素丝无常、唯所染之”。

后主任贤相(诸葛亮)则为循理之君,惑阉竖(黄皓)则为昬闇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蜀书后主传》

(4)练

练由熟丝织成,色纯白。

其往往被称作“白练”或用作丧服。

(5)绨

绨是1种表面粗糙,质地厚实的丝织品。先秦时代秦国丞相范雎,曾穿绨袍。

(须贾)曰:‘范叔1寒如此哉!’乃取其1绨袍以赐之。--《史记范雎列传》

可知在缺少皮裘的情况下,绨袍确实可以起到御寒作用。

(6)锦

锦即用3色丝织成的花纹织物。益州的“蜀锦”畅销魏吴,成为蜀汉的重要出口货物。

蜀锦是各国政要最为喜爱的织品。

昔日曹操在邺县筑3台(铜雀台、冰井台、金虎台)。

5胡时代,石虎(羯族皇帝)以邺为都城,在铜雀台上置“御床”,4角雕金龙,床上床下各有3十名侍婢,穷奢极欲。

石虎御床上的帷幔,便是用蜀锦织成。

石虎于铜爵台(即铜雀台)上更起5层楼阁,去地3百7十尺,周围殿屋1百2十房。正殿安御床,施蜀锦流苏斗帐,4角置金龙。--《邺中记》

至于绡、纨、绮、纱、罗等精细织品,质地轻薄,工艺绝巧,为贵族专享。

从可见的记载看,这类顶级织物,在3国时代似乎较少充当1般等价物(唐诗倒有“半匹红绡1丈绫”充作货币的记载),这里便不再赘述。

接下来聊1聊,布帛在3国时代的货币化应用。

3国时代“谷帛为市”,早期大量记载中都是以粟米、稻米充当1般等价物。

比如曹操平定河北(204),下令向冀州士民征税,每户出谷4升、绢2匹、绵2斤。

其收田租亩4升,户出绢2匹、绵2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王沈《魏书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