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袁绍;骠骑将军张绣;车骑将军张琨;卫将军赵旻;前将军颜良;右将军赵云;后将军张飞,至于左将军…
左将军是刘备。
曹操曾以司空名义褫夺,但因刘协、荀彧2人始终未发诏令,故而刘备仍持左将军印绶。
荀彧对刘协…是真爱。
赵旻先巡视了1番陈留大本营,见此地按照自己的设计图纸,将砖瓦房盖得井井有条,取暖炉等驱寒措施也落实到位,赵旻极为满意。
随后,赵旻又巡视了1圈陈留城、及周边自耕农的坊区,看到满地砖瓦房、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煤烟味儿,彻底放下心来。
赵旻抽空辅导了几名谋士、及十余名陈留匠人,又利用碎片时间,写出1份冬小麦选种、育种的系统知识。
钟繇手中那份资料,便得自刘晔。而陈留全郡,也是赵旻最早推广冬小麦的实验区。
赵旻被关中那无比惨淡的现状所触动,所以,他必须第1时间将农业发展起来,尽可能避免人相啖食的惨相重现。
赵旻立于陈留城头眺望,见4周皆为1望无际的绿油油麦田,赵旻心中满意至极。
其人对身旁的耿纪、张琨和严畯道。
“2叔、季行、曼才,趁而今暂无大范围战事,且将入农闲时节,3位可征调陈留匠人,赴许都听候公仁公调遣。
3位务必告知匠人,此非征役,朝廷不但提供饭食,且有军粮为酬。”
先前董昭曾提出“以工代赈”,赵旻所说便是此事。
因为陈留匠人们,对于改善并解决灌溉问题,经验已极为丰富。
董昭若将这些匠人们派遣到关中、洛阳及官渡1带,征调农夫趁农闲时节多建机械式螺杆泵、广修灌渠。
如此,1来可解决来年灌溉问题;2来以工代赈,可助甫安定于关中、洛阳的流民,以及官渡1带遭受战乱的黎庶安然越冬。
新任河南太守杜畿已上报,乌巢泽水量仍颇丰,并未显露干涸迹象。
由是推之,待春暖花开时,乌巢泽必可足量提供灌溉用水,所以赵旻不趁着冬季农闲时大修灌渠,难道要等春暖花开农忙时再行动?
遑论冬季开挖灌渠还有1项天然优势:冬季湖泽冰封,无决口之虞。
安排妥当陈留、冬季以工代赈之事后,赵旻便匆匆南下,赶往沛国。
当然了,中途赵旻势必经过原陈国、现陈郡。
原陈国王刘宠已被袁术刺杀,其人又无子嗣,因此早在建安2年,曹操便提请将陈国改为陈郡。
陈郡太守,如今为由赵旻推荐、荀彧任命的贾逵。
河东之战中,河东郡吏、襄陵人贾逵献城有功,赵旻又知道此君未来成就如何,因此便将此君举荐给荀彧,并强调其人有太守之才。
所以,赵旻既经陈郡,便不能不见贾逵。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简单聊1聊益州的情况。
先来1句范晔先生对刘氏父子的评价作为开场白:
刘焉睹时方艰,先求后亡之所,庶乎见几而作;
璋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岁时推移。
益州刘2牧是3国史绕不过去的人物。自刘焉入蜀割据(188)至刘璋兵败成都(214),割据川中近3十年。
刘焉父子的形象、往往被脸谱化。
史家笔下的刘焉是个“心怀奸险、图谋篡汉”的野心家,刘璋则是个“羊质虎皮、外强中干”的窝囊废。
(焉)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蜀书1刘焉传》
(璋)羊质虎皮,见豺则恐,吁哉!--《后汉书卷7十5刘焉传》
虽说父子2人确实具备了上述部分特征,但若仅以此言蔽之,未免失之武断。
刘璋绝非窝囊废!
众所周知,益州在刘璋、刘焉父子当权时,有两大集团:益州集团及东州集团。
刘焉掌权之后,镇压川地豪族,转而重用羌夷、张鲁与东州人。
刘璋虽与蜀中豪族有些许牴牾,大体上却重用川地豪右,风气1变。
“东州士”是1个存在于益州的特殊集团。
按《英雄记》与《华阳国志》描述,东州集团主要由3辅人(关中人)与南阳人构成。
3辅即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郡,在故司隶校尉部西侧。
长安即隶属京兆尹。荆州南阳,则通过弘农郡武关,与关中地区相连。
由于初平(西历190-193)、兴平(194-195)年间的战乱与饥荒,大量3辅人与南阳人逃入益州避难,被刘焉纳入麾下。
南阳、3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刘焉)收以为兵,名曰东州兵。--《英雄记》
在刘焉统治期间(188-194),“东州集团”充当了镇压益州豪强的工具,它与东吴的“淮泗集团”,蜀汉的“荆楚集团”,在本质上毫无差别。
(刘)焉恣饶之,引为党与,号“东州士”。遣张鲁断北道。枉诛(益州)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威刑。--《华阳国志刘2牧志》
刘焉死后(194),原定继承人刘瑁被废,刘璋因为“温和暗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