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妹妹,我已经仔细检查过了。你先将左脚踏在马镫上,然后双手紧紧握住缰绳,接着使出纵身跃起跨过马背,落座在马鞍上就好了。记住,要留意身体的平衡感,而且上身保持笔直挺拔。”眉庄轻柔地拍打了几下眼前那匹枣红色小马的马鞍,而后牵起站在旁边林黛玉的小手,柔声细语地嘱咐着她。
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微风正轻轻柔柔地拂过两个人的面颊。午后和煦温暖的阳光,更为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披上了一层璀璨耀眼的金色纱衣,层峦叠嶂之间还点缀着寥寥数棵鲜艳似火的枫树,宛如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一般,浓淡相宜且层次分明。
黛玉身穿一袭鲜艳亮丽的水红色便服,而眉庄则身着高贵典雅的黛紫色便服,脚下蹬着同款色系的马靴,两套衣服都是内务府按着蒙古的款式置办的。为此,两人也特意做了蒙古女子的妆扮。两人额头前方悬挂着一排镶嵌着红蓝宝石的银色短流苏饰品,与垂挂于两鬓间的珍珠串相互映衬,编织进粗壮乌黑的麻花辫之中。相较于平日里在紫禁城内所穿的宫廷装扮而言,此刻的两人倒更显飒爽英姿,添了许多顾盼生辉的风采。
经过数年宫廷生活的调养,林黛玉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体弱多病、风吹即倒之人。且不言其他,仅仅只是因为日常需要抱一抱孩子,她便比从前生生多了些力气。在沈眉庄的小心搀扶之下,她紧紧握住缰绳,裙摆随风飘扬起舞,轻盈似燕般稳稳地端坐于马背之上。
"眉姐姐,你看我这般模样是否还过得去呢?应该没有辜负你这位名师的悉心教诲吧?" 林黛玉微微向右侧倾斜过头,脸上流露出一种期待被夸赞的神情,惹得沈眉庄忍不住轻笑出声。
"很好很好,今晚定要好好赏赐你一大块美味的烤羊肉才行。" 沈眉庄边笑边帮助林黛玉调整好缰绳的长度,然后向前迈了两步,握紧马缰说道:"双腿稍微用力夹住马腹部,我先来带着你走上几圈,让你慢慢适应一下。"
黛玉微微颔首,表示认同,同时仔细体会着身下那与平日乘坐轿子截然不同的颠簸感。这种独特的体验,竟然勾起了她对往昔乘船经历的回忆。犹记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时的孤寂,也记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豁达。
然而此刻,她身骑骏马,驰骋于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上,脑海中浮现出的却是"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豪迈壮志,以及"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激昂情怀。此情此景,让她深刻地领悟到,所谓情境交融,情感与景致向来都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
如果没有亲身涉足那些前人走过的路,只是凭借想象去理解他们的心境,恐怕永远都无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吧。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豪情壮志,领略到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眉庄走在前方,轻声细语地向身后的黛玉讲述着骑马时需要特别留意之处。黛玉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每一个字,忽被迎面的日光晃了神。她抬起手来,在弯弯的眉眼处搭起凉棚,脑海里不觉闪过一丝顽皮的想法。她迅速从腰间抽出一支小巧玲珑的短笛,毫不犹豫地吹奏起来。
顿时,一阵清脆悦耳、高亢激扬的笛声响起,犹如天籁之音,响彻整个山林。这突如其来的美妙旋律,惊得后方树林中的鸟儿们纷纷腾空而起,它们拍打着翅膀,扑棱棱地,几乎遮盖住了半边天际。
对于黛玉这般时不时的活泼举动,眉庄早已习以为常。毕竟之前黛玉就和她说过,自己对于她宛如那无法逃脱如来佛掌心的孙悟空一般。眉庄嗔怪地瞪了黛玉一眼,娇喝道:“你这调皮鬼,刚才我所说的那些要点,你可都记住了?”
黛玉连忙用力地点头,如同捣蒜一般,生怕眉庄觉得自己不够诚恳认真似的,并表示自己已经将所有注意事项牢牢记住了。眉庄见此终于松了口气,轻轻地松开拉着缰绳的手,微笑着鼓励黛玉亲自去控制马匹,慢慢地感受骑马的乐趣。
随着黛玉对缰绳的操控,马儿开始小跑起来,速度逐渐加快,马背上的黛玉心跳也随之加速。风儿在她耳畔疾驰而过,发出阵阵呼啸声,吹着她额头上的薄汗,撩起她鬓边的珠串,把藏于三千青丝内的烦恼和忧虑悉数吹走。这些情绪就像一片片落叶般,随风飘落在木兰围场的草丛中。阳光洒下,温暖而柔和,将那些忧伤和烦闷一点点融化成水滴,渗入土壤;然后再随着水汽蒸发成雾气,升腾到空中,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连一丝痕迹都未曾留下。
此刻的黛玉,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她享受着这种飞驰的感觉,仿佛一切烦恼都离她远去。即使身为女子,被束缚在这些条条框框的规矩和礼教之中,也并不意味着她必须在言行举止受制于现状的情况下,内心对自由的渴望也要被这沉闷压抑的环境所禁锢。那些未曾经历过的事情,她都想要去尝试一下,而且她一定要去勇敢尝试一番才行。如果满族和蒙古族的女子们都能够在马背上尽情疾驰、开怀大笑,甚至还能拉弓射箭与男子比试一番高低——那么她呢,这个自小就深居闺阁、谨言慎行甚至笑不露齿的她,又有何不可?
望着前方面朝着太阳飞奔而去的黛玉,眉庄不禁露出灿烂明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