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赵匡胤这样一来,军队政变问题是彻底解决了,可这军队的战斗力又如何是好?”
“那南宋之所以会憋屈成这个样子,或许跟这事情息息相关!”
面对天幕上的内容,李世民他总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武将一旦掌权弱了,这相应的军队战斗力也会有所削弱。
毕竟是军队的战斗力如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主帅息息相关的。
在李世民看来,那南宋之所以会如此惨败惊人,或许就跟这个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存在。
…………
北宋
“这天幕上的事情,已经是朕能够做到最极限的程度了!”
“武将手中的兵权一日不除,朕心就一日难安!”
“朕可以通过黄袍加身一事登基称帝,那谁又能够保证不会效仿朕的所作所为?”
“所以朕必须要这么做,让武将过度掌权就是一大隐患,即使会有不少隐患出现。”
赵匡胤看着天幕之上出现的内容,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已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甚至在赵匡胤看来,他的这一举动已经很仁至义尽,已经很尽力避免冲突的解决这个问题了。
无论对于哪个皇帝来说,武将过于掌权都是一大致命的隐患,谁都不能做到至事不理的地步。
当初唐太宗李世民远征高居丽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带着李靖,即使到最后让李靖回去了。
还不是因为担心对方手中兵权太大,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司马懿。
那堂堂的千古一帝李世民都是如此,更何况靠兵权完成强行禅让,创建宋朝的赵匡胤?
再加上唐朝灭亡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尾大不去的节度使制度,最起码消耗了唐朝的大半条性命。
更何况赵匡胤自身原本就是出生于军伍之中,内心再清楚不过所谓行伍之人的好坏。
纵使自已这么做可能会给后世之人留下隐患,但是赵匡胤他也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另外赵匡胤认为自已对这些功臣武将已经很宽容了,尽可能的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
历朝历代之中,有几个开国皇帝能够做到跟自已一样善待功臣的?
…………
南宋
“太祖用杯酒释兵权一计就消除了武将拥兵自重的威胁,让皇权得到了极大的稳固!”
“可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文臣武将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可如果不想办法约束武将权力的话,那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情,那后果就是不堪设想的!”
“武将干政,稍有不慎就是国破家亡的结局!”
“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处理都是个错,谁也不知道要如何约束这个平衡。”
“武官和文官处于平衡,历朝历代中是有几个皇帝能够做到的?”
在天幕之上的内容出现之后,大殿内不少武将的脸色一下子就变的尴尬了起来。
因为大宋如今文强武弱的情况,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从那杯酒释兵权开始的。
而且对于赵匡胤的这个举动,众人也不知道应该要如何评论是好。
说好确实是避免了武将干政的可能性,可坏处就是避免的太过绝对了!
整个朝堂之上,除了韩世忠和岳飞以外还有几个武将?
因为矫正过度的原因,武将甚至在军队中都没有了话语权,之前就连打仗也要听那些文官的话。
这样一来,这与金人的战争又岂有不输的道理。
如今在经过天幕之上的内容后。
武将的地位虽然是上升了不少,但是远远没有到能够与文官并驾齐驱的地步!
…………………………………………………………………
【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也是为了宋朝的未来着想,赵匡胤选择以崇文抑武四字为国策执行,这一举措直接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局面。】
【公元962年,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之下,赵匡胤在经过两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准备,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
【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契丹和北汉的南侵,同时选择荆南地区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开始统一战争。】
【公元963年,赵匡胤命山南东道节度使率数千轻骑攻占江陵城,迫使荆南节度使高继冲投降,荆南也成为了北宋消灭的第一个割据政权。】
【宋军日夜兼程向南进发,很快又占领了南边,吞并了周氏政权!】
【公元975年,宋军成功攻陷了南唐的首都金陵,南唐后主无法抵挡,最终选择了投降,南唐灭亡!】
【占荆湖,攻后蜀,灭南汉,平南唐,赵匡胤顺利统一了南方,结束了华夏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两百多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混战局面。】
…………
大唐
“这…………”
“这赵匡胤是在替朕擦屁股吗???”
“安史之乱一事,是朕对不起天下百姓,对不起李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若不是朕沉迷于贪图享乐,骄傲自满之中,又怎么会发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