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快穿系统:路人甲只想寿终正寝
  4. 第7章 渔村
设置

第7章 渔村(1 / 2)


这套房子在另一个家属院,面积不到四十平,隔出了三室一厅。

卧室放了床和衣柜,连下脚地都没有,但周雪柔却觉得很踏实。

手里握着卖工作和换房子的钱,周雪柔和张和平的小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而张晓茹下了学,初中都没毕业,不仅要出去打零工,还要承包家里所有的家务活。

周雪柔白天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体面又清闲,晚上回到家,有现成的热饭热菜,吃完饭,手一摊,走人。

张晓茹早上六点起床,烧水做饭,洗衣叠被,抹桌拖地,刷锅洗碗。

每天干几个小时苦力活,赚个两三毛,如数上交,整个人泡在了苦水里,好像有流不完的眼泪。

...

坐在火车上的陈安,穿着崭新的对襟薄棉袄,神情愉悦,转头看向窗外的景色,一片又一片的村落和田野。

同行的七位知青,有的在安静看书,有的趴着睡觉,有的热情畅谈。

列车行驶两天一夜,到达广省新市。

到了新市,就穿不住棉袄了,大家纷纷换上了轻便的春装。

陈安背着行囊,跟在其他知青身后,出了火车站,又坐上前往宝安县的客车。

一路颠颠晃晃,大约过了六七个小时,到达宝安县汽车站。

一位身穿蓝色工装,脚踩解放鞋,梳着麻花小辫,眉眼精致的知青,下了车就吐了。

“岳霞,没事吧?”

“喝点水吧,岳知情。”

三四名知青,有男有女,放下行囊,围在岳霞身边贴心问候。

“我没事,谢谢大家的关心。”吐了个稀里哗啦的岳霞,喝了几口水,缓了缓心神,慢慢站立起身,露出一个苍白的微笑,向众人致谢。

知青高宏和林晓珠,搀扶着岳霞上了驴车。

他们前去插队的地方是星星公社下的崖口村,距离宝安县脚程一两个小时。

崖口村生产队长派了两辆驴车,来宝安县汽车站接知青,下了汽车,陈安又坐上了驴车。

她坐在驴车的一个角落,靠着板车把手,把包裹抱在胸前,她的行囊是所有知青中最少的。

只有两身衣裳、两套被套床单、一个盆、一个饭缸、一个水壶、简单的洗漱用品和一点食物。

从张家顺来的六七千块钱、两封银圆、一对玉镯、两只金戒指、一对银簪子、一对老式银镯子、三四个绞丝金手镯和几根金条,陈安用一个大铁盒子装着,放在了空间里,身上只留了点零花钱。

郝翠萍和张明勇出乎意料的有钱,最后,肥了陈安的口袋。

她是挠破头也想不通,郝翠萍作为普通老百姓,明明富得流油,为何要对女儿这么残忍。

原主基本上,就是被她苛待而死。

唉...她着实搞不懂。

...

驴车慢悠悠的出了汽车站,陈安左右环顾,打量起宝安县的街道来。

宝安县汽车站看着像新盖的,除了汽车站,街道并不算窄,只是略显冷清。

走了一会,来到一个叫东门老街的地方,沿街两边是一排排的二层小楼,开着各种各样的商店。

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变多了,有走着的,也有骑车的,大多数人穿着短袖长裤,戴着草帽。

他们的体态特征都很相像,给人的感觉是精瘦,几乎没有胖子,皮肤晒得黝黑,昂首挺胸。

比青城市的老百姓,要更加有精气神。

宝安县城不大,半个多小时出了城,沿途中,陈安看到不少大幅标语。

走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崖口村。

李大队长愁眉苦脸的等在村口,见到了八位知青,也没露出个笑脸。

不是他不待见知青,是知青大多数吃不了苦,受不了罪,还经常闹得村里不得安宁。

崖口村实在是穷,前几年频发干旱、洪水和台风,粮食大幅减产,村民生活遭受严重困难。

吃不上喝不上的,一个个都瘦成了人干,这一两年,才算缓和过来。

家家户户粮食都不够吃的,没钱盖房子,十几口人挤在一起,谁也不愿意接纳知青,李大队长只好在村里,咬牙给知青们单独盖了一排房子。

这才有了知青的落脚地。

七八间海草房,原本是住了十几名知青,有七八位知青,因为病退、顶职返城了。

现在只剩四名知青,还住在里面。

他们两男两女住了两间房,还剩五六间房,陈安用一盒金鸡饼干,换了一间单独的小房间。

屋内简陋且狭小,坐北朝南,一扇小木门,两扇紧凑的窗户。

靠窗放了一张一米小床,一张60公分的桌子,北墙有一个半身高的小柜子。

剩余的地方,人转个身都难。

李大队长分完房子,说了几段场面话,又安排老知青带他们,便让新来的八个知青自由活动了。

四名女知青里,有一位知青叫王晓红,她是家里的老大,一向能干,她从鼓囊囊的包裹里,掏出一个脸盆,跟着老知青去水井里打水,陈安见状,也跟着去了。

老知青轻轻松松打满了两桶水,王晓红和陈安费了老大劲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